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采取不同待产体位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512

杨艳贞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采取不同待产体位对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待产体位不同分组, A组50例采用自由体位待产, B组50例采用绝对卧床并取臀高卧位待产, 对两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孕妇待产时纳差、失眠、心慌、头晕、胸闷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阴道分娩率为84.00%, 剖宫产率为16.00%, B组分别为52.00%、48.0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产程时间较B组短, 羊水流出量较B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失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待产时采取自由体位能提高舒适度, 也可缩短产程时间, 提高阴道分娩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未足月胎膜早破30例期待疗法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分析 下载:236 浏览:3273

涂小赟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时机和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旨在减少围生儿的死亡率,为提高其治愈率和减少围产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为28~33+6周,12例为34-36周。对于胎儿宫内情况良好、没有临床感染征象及其他产科并发症的孕妇,采取保守治疗,尽量延长孕周;对胎肺已经成熟或者存在宫内感染的、胎儿窘迫及其他因素者需及时终止妊娠。结果:孕周28-33+6周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围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孕周34-36周(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预期治疗的时机和终止妊娠的时机,视孕周和母婴情况进行选择。

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焦虑心理影响研究 下载:142 浏览:1371

邓璇靖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讨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胎膜早破产妇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儿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胎膜早破产妇,增加心理护理后,可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围产儿不良事件与负面心理影响,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胎膜早破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 下载:173 浏览:2129

姚婷婷 周亚丽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试验共抽取产妇60例,均存在PROM症状,就诊于2019.01~2020.10内,按就诊排号均分为30例/组,双号-乙组,单号-甲组,以2组展开对照。甲组干预措施为常规护理,乙组的干预措施为优质护理。对照并发症、心理水平及满意水平。结果:试验后对照并发症占比,乙组结论所得数值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抑郁心理(SDS)、焦虑心理(SAS)评分,乙组结论所得数值均低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照满意率占比,乙组结论所得数值高于甲组(P<0.05)。结论:PROM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优良,可有效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也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产妇大多满意,可借鉴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下载:232 浏览:1855

韩晚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90.00%,对照组为72.00%,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胎膜早破产妇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