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品种大米复配设计方法对大米发糕品质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44

樊德灵 钱海峰 王立 张晖 齐希光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系列单品种实验,对6种大米的基本成分与利用其制作的发糕产品的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作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复配实验,继续探究复配可行性及发糕原料大米的具体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产品品质与原料大米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大米合理复配可有效改良发糕品质,复配后原料应同时满足蛋白质含量高于9.5%,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0%。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8 浏览:318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蛋白质与笃斯越桔花色苷结合提高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45

王丹1 于情情1,2 马越1 王宇滨1 张敏3 赵煜炜3 赵晓燕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9期

摘要:
为揭示笃斯越桔花色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提高其稳定性效果,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笃斯越桔花色苷与BSA的结合情况、花色苷结构对结合作用的影响及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BSA结合后笃斯越桔花色苷吸光值增加,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光谱有红移现象,且液相吸收峰下降,证明花色苷与BSA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液相单峰面积变化情况及单体结果揭示矢车菊-3-芸香糖苷与BSA的结合强度大于芍药-3-葡萄糖苷大于矢车菊-3-葡萄糖苷。与BSA结合后提高了花色苷的稳定性,提高稳定性的程度与结合强度成正比。

纳米孔生物分子检测研究 下载:26 浏览:310

林子涵1,2 陈煌1 董嘉伟1 赵道辉3 李理波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集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无需标记等优点的传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检测、基因测序和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基因测序的费用、灵敏度和精度是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开发新型的纳米孔材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本文从纳米孔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角度出发,综述了三种不同的纳米孔,即蛋白质等生物纳米孔、固态纳米孔和新型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生物纳米孔与固态纳米孔的差别。本文也重点阐述了二维材料纳米孔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进展。最后,对纳米孔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蛋白质组分及味觉特征变化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290

田星1,2 肖淑婷1,3 李宗军1,4 查杰1 徐子悟1 任锐1 王浩东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为研究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味觉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咀嚼前后食团样本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测定其味觉指标。结果表明,咀嚼前后SDS总可溶性蛋白质差异较小,水溶性蛋白随着食盐含量增高损失量增多,盐溶性蛋白在咀嚼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口腔加工过程也导致不同溶解性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蛋白条带发生一定变化。咀嚼前鲜味、丰富度、咸味是有效的味觉指标,而咀嚼后各味觉值接近于无味点。推测在口腔加工过程中,干腌肉制品风味变化与蛋白降解关系较小,干腌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产物主要与苦味回味、涩味、涩味回味有关。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活性肽富集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07

宁鹏 程云辉 许宙 丁利 陈茂龙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生物活性肽在整个生理系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生物活性肽的精确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其功效,然而当前对复杂生物系统中肽的分析依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是由于肽通常与高浓度蛋白质共存这一特质所造成的,严重降低了色谱中肽的分离效率,并在质谱中抑制肽的峰信号。鉴于此,人们引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活性肽进行富集分析。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团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行组装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它们具有框架结构可调、高孔隙率、化学稳定性良好、可再生性、合成过程简单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活性肽富集、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与催化反应等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MOFs材料用于磷酸肽、糖肽和内源肽等活性肽富集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MOFs材料在该领域中存在的局限,并对研究新趋向提出了展望。

云南主栽核桃品种油脂及蛋白综合评价分析 下载:66 浏览:451

耿树香 宁德鲁 贺娜 陈海云 肖良俊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云南核桃不同品种之间的油质及蛋白差异,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云南核桃品种23个样品进行核仁油与蛋白成分分析与评价,为云南核桃深加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索氏提取仪、凯氏定氮仪、气-质联用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对所采核桃样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粗脂肪与蛋白含量呈相关,粗脂肪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而残渣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结论:通过对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及氨基酸营养成分的综合评价,得出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在不同营养成分上的优劣程度,为云南核桃良种选育、精深加工等提供理论依据。

杏鲍菇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 下载:70 浏览:456

史瑞婕 郭丰铭 董亚楠 宋天亮 冯翠萍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解杏鲍菇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试验选择离子强度、温度、pH和蔗糖浓度等因素,研究其对杏鲍菇蛋白质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杏鲍菇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乳化性都会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对起泡稳定性的影响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少,浓度为1 g/L时稳定性最好;温度和蔗糖浓度对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乳化性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少,而温度对起泡稳定性的影响是先增大后减少,蔗糖浓度对起泡稳定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是先减少后增大,糖浓度分别为2 g/L和1.5 g/L时稳定性最差;pH值对蛋白质的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乳化性的影响都是在等电点附近最低,在等电点附近的两侧都会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其对起泡性稳定性和乳化性稳定性的影响则相反。说明离子强度、温度、蔗糖浓度和pH对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加工产品要求控制条件。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肝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471

蒋云霞 罗伟生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差异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研究技术,逐渐在肝纤维化(HF)疾病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该文主要对差异蛋白组学的理论基础、在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治和研究技术上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从而阐明在肝纤维化疾病中差异蛋白组学现阶段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探讨如何更全面完整地研究肝纤维化提供参考。随着科学技术及科研条件的不断完善,差异蛋白组学的多种技术手段应用于肝纤维化疾病将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发展空间。

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78

李明月1 杜钰1 姚晓玲1 陈小强1 谢建春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超高压处理是食品加工的一种高新技术,处理后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蛋白酶的活性等功能性质有显著影响。在超高压的作用下食品中的维生素、色素、风味物质不被破坏,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氨基酸性质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相关分析 下载:74 浏览:471

詹建立 王世锋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统计48种氨基酸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方法]用r软件对20种氨基酸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侧链二面角角度柔性等3种性质与Pα相关系数为0.412、0.832、0.477等,以正相关影响α-螺旋的形成,而可压缩系数与Pα相关系数为-0.293,以负相关影响其形成;疏水介热性等17种性质与Pβ的相关系数为0.536、0.867等,以正相关影响β-折叠的形成,而氨基酸极性等6种性质与Pβ的相关系数为-0.547等,以负相关影响其形成;均方根起伏位移与P_t、Pc的相关系数为0.742、0.73,以正相关影响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形成,而膨松度等19种性质与P_t、Pc的相关系数为-0.635、-0.626等,以负相关影响二者的形成。[结论]氨基酸本身信息对蛋白质二级结构有正或负相关的影响。

不同分子量11S酶解蛋白在猪肉肠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494

段春红 胡秀钏 赖成德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试验以大豆为原料,提取11S球蛋白,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酶解,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30、5 ku的超滤膜将其分离成3个分子量段,对不同分子量段11S酶解蛋白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进行研究。将最优分子量段加入猪肉肠中,探究11S酶解蛋白添加量、脂肪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及食盐添加量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单因素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1S酶解蛋白添加量为2.3%、脂肪添加量为26.4%、淀粉添加量为20.4%和食盐添加量为3.6%可以获得感官评分为86,得率为94.6%的猪肉肠。

羟自由基氧化系统对草鱼肌肉蛋白理化特性及其保水性的影响 下载:92 浏览:497

王汉玲 刘彩华 秦军委 张建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氧化,研究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及其肌肉保水性影响。结果显示:在-4℃下贮藏10 d时,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pH值都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肌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值也显著高于2组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与肌肉保水性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也发现氧化的肌肉形态结构较对照结构疏松。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氧化能使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其肌肉保水性能下降。

重组MBP-SUV39H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 下载:76 浏览:484

李剑 李丕龙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重组MBP-SUV39H1蛋白。[方法]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同时表达异染色质蛋白1(HP1)与重组MBP-SUV39H1蛋白的方法,实现了MBP-SUV39H1的表达,采用his亲和纯化与分子筛Superdex200(SD200)两步分离纯化方案,并利用质谱和ELISA检测MBP-SUV39H1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结果]利用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MBP-SUV39H1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目的条带单一,并具有良好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结论]纯化的具有甲基转移酶活性的MBP-SUV39H1可用于抑制剂筛选等后续研究。

“蛋白质工程”一节教学设计 下载:67 浏览:481

汪勇 《生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在"蛋白质工程"一节教学中,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采用"科学-技术-社会"的教学策略,由胰岛素的工业合成引入话题,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的核心概念,提高基于已有知识和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基因工程在药物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认同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基于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下载:76 浏览:444

郭延哺1 李维华1 王兵益2 金宸1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鉴于不同类型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影响不同,文中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提出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并应用到蛋白质8类二级结构的预测中.首先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类别信息和氨基酸结构的进化信息表示蛋白质序列,并采用卷积提取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局部相关特征,然后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提取蛋白质序列内部残基之间的远程相互作用,最后将提取的蛋白质的局部相关特征和远程相互作用用于蛋白质8类二级结构的预测.实验表明,相比基准方法,文中模型提高8类二级结构预测的精度,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超声波强化酶法提取污泥蛋白研究 下载:61 浏览:473

高健磊 李超 闫怡新 丁静雨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试验对象,对超声波预处理强化中性蛋白酶提取污泥蛋白质的效果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酶解蛋白提取率可提高40%左右,污泥脱水性能也提高了80%以上。响应面分析表明,超声强化酶解污泥提取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 H=7.4、酶加量4 500U/g、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48℃,此时最佳蛋白提取率可达35.9%。

酶解海洋壳寡糖和褐藻寡糖对鲢鱼糜热稳定性、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337

杨天1,2 郑志红1,2 张紫薇1,2 耿文豪1,2 常珂欣1,2 汪秋宽1,2 丛海花1,2 陈胜军3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为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1.0%、0.5%的酶解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 CO)和酶解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 AO)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鱼糜品质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酶标仪对鲢鱼糜冷冻稳定性、冰点、热稳定性和化学作用力进行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对肌原纤维蛋白(MP)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鲢鱼糜中添加1.0%和0.5%的CO和AO后,CO组鲢鱼糜比AO组有更好的冷冻稳定性,且0.5%CO组效果为佳;CO组鲢鱼糜的冰点与CO含量呈正相关,而AO组呈负相关,CO组鲢鱼糜的可冻结水含量降低,AO组鲢鱼糜可冻结水含量升高,均与添加的寡糖含量呈正相关;AO和CO组鲢鱼糜热稳定性提高,且经1.0%含量寡糖修饰后的鲢鱼糜样品热稳定性较强;0.5%含量寡糖修饰对鲢鱼糜蛋白质离子键具有保护作用,但寡糖修饰对蛋白质的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两种寡糖与肌原纤维蛋白之间均为静电相互作用,且改变了MP的二级结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CO更容易使色氨酸(Trp)埋藏于疏水基团中;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经寡糖修饰后酪氨酸(Tyr)易暴露。研究表明,两种寡糖均改变了鲢鱼糜的性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1.0%组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中CO能更好地维持鲢鱼糜的冷冻稳定性组。

花鲈冰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新鲜度变化的相关性 下载:76 浏览:492

相悦1,2 孙承锋2 李来好1,3 杨贤庆1,3 吴燕燕1,3 岑剑伟1,3 魏涯1,3 李锐1,2 赵永强1,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3期

摘要:
为研究冰藏期间花鲈鱼片的品质及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通过感官评分、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TVC)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羰基含量的测定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了冰藏花鲈鱼片理化指标变化,并对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主要的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花鲈鱼片冰藏期间亮度值、红度值、硬度值分别由57.92±0.66、-(4.34±0.39)、174.92±16.80降低至46.62±1.54、-(5.21±0.08)、122.25±15.73;pH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TBA值、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分别由(0.35±0.01) mg/kg与(9.41±1.03) mg/100 g增加至(0.97±0.04) mg/kg与(33.18±0.83) mg/100 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6.35±0.41) lg(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且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分别由(104.21±3.42) mg/g与(145.81±1.02)μmol/g prot下降至(72.03±5.25) mg/g与(137.28±1.29)μmol/g prot,羰基含量由(0.63±0.03) nmol/mg增加至(1.45±0.06) nmol/mg。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在30 ku附近产生新的蛋白条带。相关性分析表明,TBA值、菌落总数、蛋白含量与羰基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花鲈鱼片冰藏至第16天时达到不可食用程度,贮藏后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菲律宾蛤仔凝集素MCL-T抑制腐败希瓦氏菌机理研究 下载:32 浏览:358

杨晴晴1 金祎雯1 李伟1 赵菲1 孔亮2佟长青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5期

摘要: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凝集素(MCL-T)诱导产生及其抑制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作用机制,以腐败希瓦氏菌刺激菲律宾蛤仔,并利用固相吸附分析MCL-T与腐败希瓦氏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的相互作用,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方法对MCL-T作用于腐败希瓦氏菌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注射比浸泡方式产生更多的MCL-T;MCL-T与腐败希瓦氏菌外膜蛋白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MCL-T作用于腐败希瓦氏菌后,有74个蛋白质表达量变化显著,其中,16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58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途径、氨酰-tRNA生物合成途径和碳代谢途径。研究表明,MCL-T是通过影响腐败希瓦氏菌体内氨基酸合成、丙酮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实现其抑菌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