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合意式刑事诉讼论 下载:56 浏览:476

王新清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相继确立刑事和解程序、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种新的刑事诉讼形式——合意式刑事诉讼,成为一种显性存在。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理论概括,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与"合作式刑事诉讼""协商性刑事诉讼"等名称相比,"合意式刑事诉讼"的名称更为贴切。合意式刑事诉讼的内容包括合意式刑事诉讼行为和合意式刑事诉讼程序。2018年刑事诉讼法搭建了合意式刑事诉讼的基本框架,但仍需对合意式刑事诉讼进行体系化建构,包括确立合意式刑事诉讼的专门原则,界定合意式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合意式刑事诉讼的起诉程序和审判程序。

认罪认罚从宽中的特殊不起诉 下载:86 浏览:477

董坤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2018年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特殊不起诉,其适用条件之一"重大立功"应比照酌定不起诉中作为免除刑罚情节的"重大立功"作限缩解释,限定为特别重大立功。这种情形下的不起诉在理论上可视为基于利益权衡原理对域外追诉协助型污点证人制度的引入。特殊不起诉的另一适用条件"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则是对我国起诉便宜实践的扩展,可比照刑法第63条第2款"案件的特殊情况"的规定厘清其内涵。特殊不起诉的核准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的审批层级、极少的案件量以及审慎的决定程序,限制了特殊不起诉的事后救济渠道和制约路径。值得注意的是,特殊不起诉中选择性起诉的规定折射出协商性司法中"罪数协商"、以刑事案件为刑事诉讼客体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的发展和深化。

涉罪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下载:43 浏览:329

赵恒 《法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为了顺应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趋向,在企业犯罪治理领域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而非直接引入域外的刑事合规计划,具有特定的制度优势,同样能够产生多维法治价值。目前,我国涉罪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务探索主要涉及四种案件类型,分别是轻微罪犯案件、生态环境犯罪案件、涉疫情犯罪案件和涉及整改的少数犯罪案件。相关试点工作也暴露出若干亟待解决的一般性问题。未来,完善涉罪企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总体方案包括:明确认罪认罚成立标准;健全从宽处罚体系尤其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明确检察机关的主导职能;构建和丰富风险防范机制。

虚假法条、信息发布与司法改革——以《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第6条为例的分析 下载:18 浏览:237

李训虎 《法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虚假法条不仅充斥于网络,同时成为试点地方有效的实施细则,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充分暴露出当下司法改革信息发布机制的失范与无序。功能单一化、片面化、单向化的倾向使得司法改革信息发布机制无法实现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无法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基于承包式推进与分包式试点相结合的司法改革模式,以及民众参与司法改革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应当通过重塑信息传递基本功能、再造负载功能的形式以达到保障民众知情权、促进民众监督、参与司法改革的多重功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问题及争议 下载:120 浏览:1802

邹宜君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面世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伴随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制度的逻辑,制度产生的争议以及实践产生的问题三个角度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分析结构,以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衔接探讨 下载:148 浏览:2661

王振凯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本来是一说针对被告应人主动认罪而采取的一项诉讼程序,原本是给予刑事和解程序的一种完善和灵活运用的空间,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却因为认罪认罚从宽涉及到公检法三个机关,因此成为了职能混淆而导致的三不管区域,从而影响和限制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主要分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衔接,通过两者之间的衔接有效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效率和作用,达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目的,有效提升司法资源的效力。

浅析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律师的有效参与 下载:123 浏览:1719

王海霞 《法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创新,不同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它立足于中国本土化国情,是平衡公平与效率的法治利器,有效解决了我国目前司法资源不足,“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快捷简明的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结,但律师的有效辩护缺位、值班律师对参与认罪认罚案件角色异化,进而影响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好的在实践中实施,应解决目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律师实质化参与到认罪认罚案件中,充分激活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独立价值与内在动力。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及完善设想 下载:594 浏览:3050

甘泉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思想表现为“程序流程简化、实体从宽”,它不仅有实体代价,同时还兼备有程序价值。现阶段,在含义、适用标准、适用环节、宽敞范畴、直接证据规范、刑事辩护律师参加等问题上提前准备不够,建议不一。要尽早科学研究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法规、控辩商议制度的界限限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范畴和适用环节等关键内容。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值班律师的角色定位和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 下载:779 浏览:3566

刘洋 《法学学报》 2021年7期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值班律师制度具有实现律师全覆盖、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功能。其是在我国对人权保障愈发注重、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环境下从国外新引进的制度,但是在适用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权责不清”、“使用率低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甚至产生变为“站台者”、“背书者”的异化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应当从赋予值班律师正确的法理上的角色定位这一根本入手,并以此为根据设置配套的权利以及程序,以达到立法目的、实现值班律师制度的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