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DEA-RF-Tobit的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13

肖国华1.2 韩晔1.2 朱一真 1.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文章旨在测度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并探究不同主体、环境等因素对地区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为各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供参考。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比较各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技术转移相对效率,利用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和Tobit模型回归,探究影响技术转移效率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现代化程度、企业资金投入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对效率影响显著,未来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政府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资金利用效率,完善技术市场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组织氛围对EPC项目内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53 浏览:367

曹如月 郝生跃 王松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EPC模式在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为探究EPC项目组织内组织氛围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在分析EPC项目内知识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引入转移意愿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开发EPC项目内组织氛围量表并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验证组织氛围及转移意愿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也为工程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指导建议,从而有助于EPC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同品种水稻对砷的吸收转运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下载:76 浏览:481

李仁英1,2 张婍1 谢晓金1 李霖1 徐向华1 《中国土壤》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水稻砷的积累特点,筛选可食用部分低砷积累水稻品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江苏省常见的11个水稻品种根、茎、叶、谷壳和籽粒中的砷含量、砷的转运系数和根表铁膜厚度及其对砷固持的影响,并预估了不同品种水稻籽粒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各部位的砷含量差异显著(P <0.05),泰瑞丰5号籽粒中的砷含量最高,而镇稻16号籽粒中的砷含量最低,后者大约是前者的一半。砷在水稻相邻部位的转运系数存在品种间差异(P <0.05),砷在水稻叶与籽粒间的转运系数最大的水稻品种是泰瑞丰5号,最小的是镇稻16号。根表铁膜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 <0.05),其中淮稻6号的铁膜量是武运粳23的2.17倍。根表铁膜量与铁膜中的砷含量及水稻根叶中的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不同水稻品种间的目标风险指数(THQ)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泰瑞丰5号的THQ值最高,而镇稻16号的THQ值最低,两者相差0.99倍。研究表明,镇稻16号由于较低的砷吸收和转运能力,在中低砷污染土壤上种植风险较小,而泰瑞丰5号风险最大。

粉防己碱通过NF-κB通路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IL-8阻断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下载:25 浏览:306

万海军 邱水玮 陈霖 于进江 吕定量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通过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旁分泌因子的表达抑制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效应,探讨NF-κB通路在Tet抑制CAF分泌IL-8促进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条件培养基(CM)刺激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建立CAF模型,Western blot实验分析Tet作用前后NF-κB通路蛋白IKK、IκB和p65表达和磷酸化水平,ELISA实验检测Tet作用前后CAF分泌IL-8情况,以及Tet对CAF诱导肺腺癌细胞H1975侵袭转移的影响。抗体封闭培养基中游离的IL-8,分析CAF诱导H1975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验证IL-8是否Tet调控CAF旁分泌因子的表达抑制H1975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因子。[结果] Tet作用24h,CAF中NF-κB通路蛋白IKK、IκB和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性下降;Tet组培养基上清液中IL-8含量为(151.7±24.8)pg/ml,显著性低于模型组的(384.7±39.5)pg/ml(P<0.001);模型组诱导H1975细胞迁移的数量为141.7±21.5,Tet组为41.3±11.9(P<0.01);模型组诱导H1975细胞侵袭的数量为129.7±25.1,Tet组为56.7±14.5(P<0.05)。模型组诱导H1975细胞迁移的数量为152.3±25.5,IL-8封闭(aIL-8)组为61.7±15.5(P<0.01);模型组诱导H1975细胞侵袭的数量为136.3±14.5,aIL-8组为73.3±12.7(P<0.01)。[结论] Tet具有抑制CAF诱导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效应,其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和CAF分泌IL-8有关。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50

姜琳 张艳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管理中的进展 下载:63 浏览:496

张雨馨1 吴诗妍1 楼寒梅2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SCC的预后预测指标;SCC-Ag与早期CSCC的术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相关,与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相关,SCC-Ag的补充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指导术后辅助治疗;SCC-Ag水平在宫颈癌治疗过程中下降,逐渐正常化,可以籍以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在随访过程中,SCC-Ag的升高先于临床复发,结合PET-CT检查可有效地评估病情、判断复发。SCCAg在CSC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个体化和精细化风险预评估的指标。

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 下载:31 浏览:325

戴信深1 郭良2 赵佳正2 楼建林2 韩春2 谭向荣2 赵坚强2 梁忠2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丝线定位法,精准划分颈淋巴结各分区,对收治的68例cN1bPTC患者,均行包含Ⅱa、Ⅱb、Ⅲ、Ⅳ、Ⅴa、Ⅴb区和LNSS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共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82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Ⅱb区、Ⅴa区、Ⅴb区、LNSS以及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结果] cN1b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92.6%(63/68),其中颈侧区转移率86.8%(59/68),中央区转移率79.4%(54/68)。侧颈清扫82侧,中央区清扫83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8.3%,Ⅲ区为62.2%,Ⅳ区为57.3%,Ⅱ区为47.6%(Ⅱa区43.8%,Ⅱb区7.3%),Ⅴ区为15.9%(Ⅴa区11.0%,Ⅴb区6.1%),LNSS转移率为9.8%。在Ⅱ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Ⅱa区淋巴结转移或颈侧区多区域(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多见;在Ⅴa区和Ⅴ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肿瘤被膜侵犯和颈侧区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较多;在LNSS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Ⅳ区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较多;在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患者中,原发灶肿瘤多位于甲状腺上极。[结论] cN1bPTC应常规清扫Ⅱa、Ⅲ、Ⅳ区淋巴结。保证副神经功能前提下,Ⅱa区或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需考虑清扫Ⅱb区淋巴结。有Ⅱ~Ⅳ区中多区同时转移或原发灶肿瘤明显被膜侵犯,需考虑清扫Ⅴ区淋巴结。当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或Ⅳ区淋巴结有转移,清扫LNSS应更积极。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MiRNA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36

余伟 王晓光 宋政炜 费建国 《肿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MiRNA作为一类短序列单链分子,通过对靶基因mRNA转录后的调节影响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并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在明确诊断、判断生存期及预后、调节耐药性和敏感性,以及靶向治疗胰腺癌的诸多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文就miRNA在胰腺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良性脑膜瘤中IL-1β对NF2基因甲基化调控的作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37

李峰1 张超2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脑膜瘤中炎症因子IL-1β在NF2甲基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利用2个脑膜瘤患者手术后的标本做原代细胞培养,不同浓度IL-1β(0,0.2,0.4,0.8,1.0,10ng/ml)处理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F2、merlin和DNMTs的表达,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NF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通过共同添加IL-1β和DNMT抑制剂或siRNA,观察IL-1β与NF2甲基化的关系。[结果] IL-1β能促进脑膜瘤细胞的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1β能降低脑膜瘤细胞NF2和merlin的表达。IL-1β能诱导脑膜瘤细胞NF2启动子甲基化;同时IL-1β能增加脑膜瘤细胞中DNMT1的表达,而IL-1β诱导脑膜瘤细胞的NF2启动子甲基化可以被DNMT抑制剂和siRNA抑制。[结论 ]IL-1β通过DNMT1诱导NF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这种甲基化可以下调NF2基因的转录。抑制DNMTs可以考虑作为调控NF2表达和和抑制脑膜瘤发展的治疗靶点。

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脊柱手术后早期相邻节段性疾病发生的分级评估 下载:59 浏览:399

姚福东 罗鹏明 刘夏君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评估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接受脊柱固定术后早期发生相邻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isease,ASD)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1例脊柱肿瘤患者,208例(86.3%)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67例患者完成术后12个月的MRI和临床检查随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7组,并通过基于MRI结果的Oner分型标准和Pfirrmann分级标准诊断手术患者术后12个月内ASD发生率,并比较2种诊断标准对脊柱转移瘤术后ASD的诊断差异。[结果]根据Oner分型标准诊断ASD的发生率为11.4%,Pfirrmann分级标准诊断ASD的发生率为24.0%,两者对ASD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手术方式患者间两种诊断标准对ASD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均>0.05)。基于临床症状诊断ASD的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Oner和Pfirrmann诊断标准(P=0.007、0.002)。脊柱稳定性7~9级的患者术后ASD发生率高于脊柱稳定性4~6级的患者(29.9%vs 15.7%,P=0.034)。[结论]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SD的诊断价值优于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其中Pfirrmann分级标准的诊断敏感性高于Oner分型标准。

吉非替尼对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 下载:31 浏览:238

赵峰 苗怡然 曹生亚 《肿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在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生存情况,进一步分析临床、影像及药物动力学等因素对预后有无影响。[方法]37例初治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服用吉非替尼一月后检测血药及脑脊液药物浓度,病情进展后联合化疗或全脑放疗。[结果]8例患者病情稳定,29例肿瘤进展;无进展生存期为2.1~16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2月;总生存期为2.1~21.9月,中位生存期8.7月。吉非替尼血药浓度、脑脊液浓度及脑脊液通透率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有正相关性,其中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最大。在多种预后因素中,颅内病灶能否控制对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明显改善了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颅内病灶有效控制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宫颈鳞癌患者20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下载:84 浏览:472

薛桂各 李胜泽 《肿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02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阳性率为16.8%(34/202)。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其中,治疗前血SCC-Ag水平(P=0.002)、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33)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SCC-Ag的最佳预测值为3.05ng/ml。[结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0 浏览:333

姚强 金俊 邓建良 周炎 许春妮 张云雷 钱章君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计算患者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3%、13.4%,MST为10.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化疗、介入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0.470,95%CI:0.256~0.861,P=0.015)、肝转移灶数目(HR=0.413,95%CI:0.233~0.732,P=0.002)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2.193,95%CI:1.354~3.551,P=0.001)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病理恶性程度较高及肝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31 浏览:422

张吉发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形成、代谢重编程和耐药性等方式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CAFs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考察CAFs中miRNA或细胞因子的变化上。miRNA是一种非编码小RNA分子,不仅在CAFs中控制多个目标基因的表达,而且在肿瘤细胞与CAFs的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CAFs分泌的某些细胞活性因子也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全文对CAFs中mi RNA、细胞因子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概述,以期为寻找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超声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2 浏览:245

项文静 于鹏丽 吴敏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的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9例,共109个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淋巴结转移阳性组43个,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6个)。利用单因素(t检验、Pearson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得出能够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绘制最大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及高回声晕在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肿块较阴性组更大,出现高回声晕的比例更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t=3.183,χ2=5.353,χ2=3.438;OR=1.662、3.476、2.843;P均<0.05)。绘制肿块最大径的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为1.85cm。位置、血流分级等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对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提示作用。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20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1936年澳日贸易争端探析 下载:18 浏览:185

王小欧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1936年5月22日,澳大利亚实行"贸易转移政策",旨在"平衡"与所有"客户"的商品贸易,实则给予英国以极大的优惠,对日本的棉制品和人造丝制品进口实行苛刻的关税条件,从而引发两国长达7个月的贸易争端,最终以各退一步而不了了之。此次贸易争端因涉及英国的利益而通常被理解为是澳大利亚"讨好"英国的产物,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对这场贸易争端进行探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而且对认识今天的贸易争端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18

邹勇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简述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的转移——以机构发展、发明专利及人员转移为中心 下载:87 浏览:259

李晓如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德国战败后,由美苏英法组成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各自占领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在对德国军事工业企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拆除中,苏联驻德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德国科技的转移,采取了"自愿强制、为我所用"的做法。这种有选择性的人员和科学技术转移,特别是对火箭制造、飞机制造、原子武器制造及军事造船等技术的转移与利用,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加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古为今用——论美国革命中罗马史的发掘和利用 下载:31 浏览:203

赵辛阳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自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以来,欧洲古典文化在新大陆生根发芽,美国的建国者深受其影响,在美国革命时期频频利用古典文化资源来推动独立之进程。其中,古代罗马的历史尤为受到重视。建国者受到循环史观和治权转移等观念的影响,以古代罗马的历史为参照思考当下的局势。在这个过程中,建国者将不列颠视为罗马帝国的化身,自己则声称是高尚的罗马共和价值理念的追随者。建国者利用古代罗马历史合理化革命事业,塑造美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影响殖民地居民的情感和观念。并且,罗马历史文化资源有助于美国日后国族构建的进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