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诺诺《中断的歌》第二乐章节奏序列辨析 下载:27 浏览:317

臧婷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中断的歌》是意大利作曲家诺诺采用整体序列技术创作而成,无论其音高、节奏、结构充分展现出20世纪音乐的发展。这部作品的节奏序列为重要特征,本文拟对这部作品的第二乐章为研究对象,以节奏序列为研究主线,总结了整体序列的特点,深入探讨了音乐作品的数理逻辑和内部秩序。

唇齿相依 水乳交融——吹吹腔及白剧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下载:95 浏览:505

秦思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吹吹腔与白剧均为云南大理白族特有的戏曲样式,二者无论在历史还是声腔和音乐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溶性。这种互溶性也使得二者在概念上一直有趋于模糊的现象。通过对已有文献著作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概念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去界定吹吹腔与白剧,恰当与否,都与"民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综合民间集体记忆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观念的分析,呈现出了白剧团专家学者与戏班集体记忆中截然不同的观念。因而,在对吹吹腔和白剧进行概念界定之时,应当综合考虑此二者的观念,尽可能地以符合民间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

何谓中国故事: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观念辨析 下载:95 浏览:500

杨乘虎1 高云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情状,是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需求,更是彰显大国文化责任、捍卫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际话语权、重构世界文化版图、提升文化引领力的国家使命。中国故事由中国面貌、中国气质、中国价值三层内涵构成,外化为特色性、积极性、共享性的国家形象,体现为中国面貌在面孔展示与身体表演中的文化意涵,中国气质之于地域情境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呈现,中国价值在价值底线控制与价值空间拓展中的文化共识。

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建设 下载:32 浏览:417

张辰麟1 王明文1 谭亦鸣2 肖文艳1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委婉语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委婉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尚未有委婉语相关研究。该文借助现有纸质词典,基于语料库检索和专家人工判别的方式,初步构建了规模为63 000余条语料的汉语委婉语语言资源;并根据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任务需求,结合词典释义对委婉语进行分类。该文提出了利用同类委婉语的上下文语境辅助进行标注的方法。经过实验,对简单语义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89.71%,对语义复杂的兼类委婉语的语义判别准确率达74.65%,初步验证了利用计算机辅助人工标注构建委婉语语言资源的可行性。

基于最优文档嵌入的《红楼梦》作者辨析 下载:62 浏览:281

薛扬1,2 梁循1,2 谢华伦1,2 杜玮1 《中文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该文以包括《红楼梦》在内的51部当代及明清文学作品为语料集,利用文档嵌入算法,根据文档嵌入向量的酉不变性定义了不同作者作品文档嵌入矩阵及文档嵌入损失函数,构建了文档嵌入模型中最优维度及最优窗口的选择模型,并根据文本用词和文档主题语义特征构建了高维空间中的文档嵌入向量。通过无监督的流形学习降维映射以及有监督的分类算法多组实验,验证了通过文档嵌入得到的向量空间模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于已知确定作者的作品分类准确率达99.6%,对于风格较为接近的作者也可以有效识别,例如,文风相似的路遥和陈忠实。并在此分类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变尺度滑动窗口分类模型对《红楼梦》进行深入分析,印证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可能来自不同作者,还发现了前100回与后20回也存在着较大的风格差异,不排除有再次更换作者的可能。该文在计算机技术层面上为《红楼梦》的作者辨析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持意见和新的见解。

《易纬·稽览图》卷上“六日七分”说辨析 下载:54 浏览:217

刘彬 《国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易纬》的《稽览图》卷上载有一种"六日七分"卦气说,与《稽览图》卷下和《干元序制记》所载"六日七分"卦气说有诸多不同:其一,前者四时卦各直二至二分当日的八十分之七十三,后者四正卦二十四爻直二十四气;其二,前者起于《坎》,后者起于《坎》,同时起于《中孚》;其三,前者除四正卦外其它六十卦的直日,以《颐》《晋》《井》《大畜》四卦各直五日十四分,其余则直六日七分。后者除四正卦外的其余六十卦,每卦直六日七分

《易纬·稽览图》卷上“六日七分”说辨析 下载:39 浏览:216

刘彬 《国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易纬》的《稽览图》卷上载有一种"六日七分"卦气说,与《稽览图》卷下和《干元序制记》所载"六日七分"卦气说有诸多不同:其一,前者四时卦各直二至二分当日的八十分之七十三,后者四正卦二十四爻直二十四气;其二,前者起于《坎》,后者起于《坎》,同时起于《中孚》;其三,前者除四正卦外其它六十卦的直日,以《颐》《晋》《井》《大畜》四卦各直五日十四分,其余则直六日七分。后者除四正卦外的其余六十卦,每卦直六日七分。

以语用训诂法解杜诗异文——杜诗异文考辨两则 下载:68 浏览:308

汪欣欣 《国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杜诗凡一千四百余首,异文即有一千多处。本文选取杜诗流传中聚讼纷纭而又未有定论的两处异文,即"天棘蔓(一作‘弄’,又作‘梦’)青丝"和"宁辞捣衣(一作‘熨’)倦",使用语用训诂的方法,首先从语用习惯和语用环境等方面,对"蔓""、梦"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前者当为"蔓青丝"而非"梦青丝";又从用词习惯、格律习惯及语用环境等方面,结合主体情感的表达、时空环境的展现以及感官的触发等角度,指出"捣衣""、捣熨"的明显不同,得出杜甫此诗当为"捣衣倦"而非"捣熨倦"。

福柯考古学与系谱学的关系:辨析与反驳 下载:67 浏览:399

汤明洁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在1960年代的早期考古学研究之后,福柯引入了"系谱学"概念。国内外学者认为从1970年代开始福柯的研究方法发生了从"考古学"到"系谱学"的重要转变。但是通过考察福柯"考古学"方法的康德来源以及福柯"系谱学"概念的尼采来源,我们可以看到福柯的考古学中包含着系谱学问题,福柯所理解的系谱学中也体现出考古学主旨;通过反思和反驳福柯从结构主义到解释学、从研究知识话语到研究权力实践、从进行批判分析到进行因果分析的这些表面转变,则可进一步表明福柯的考古学与系谱学并不是简单的转向和替代关系,而是补正和深化关系。

行政机关拒绝行为法律属性之辨析——以司法审查为视角 下载:68 浏览:423

张松波1,2 周佑勇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学界对行政机关拒绝行为的法律属性主要存在程序说和内容说两种观点。程序说主张拒绝行为是行政作为行为,内容说则认为拒绝行为属于行政不作为。然而,从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拒绝行为符合行政作为行为的构成要件。实践中,将拒绝行为视为行政不作为,法院则会在审理思路、起诉期限、裁判方式选择等方面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一旦将其视为作为行为,上述障碍即可避免。故行政机关拒绝行为的法律属性系行政作为,而非行政不作为。

公权限制财产权的合法性辨析:兼论城市治理中的“公共利益” 下载:45 浏览:407

张雪帆 何艳玲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对私有财产权进行限制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源于多元社会价值与保护私有财产权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部门在特定条件下需要一定程度地对财产权进行限制从而平衡价值冲突,因此精细化地判断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非常重要,这是相关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治理过程特别是城市治理过程正当性的基础。然而,现有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财产权限制的审判和分析都采取了回避对具体案情进行价值分析的路径,这使得对相关法理讨论过度简单化,甚至有违反逻辑的情况。通过细分财产权限制不同类型背后的法理逻辑,以详细的判例梳理不同法理逻辑对于价值冲突的不同辨析和论证,可以为真正分析特定案例下财产权限制的合法性奠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也为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提供清晰的操作化路径。

赖欣巴赫共因原理的哲学辨析 下载:62 浏览:424

梁栋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追问事件因果性与事件相关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直是当代因果论、物理学哲学和统计学哲学的一个核心论题。大多哲学家认为,赖欣巴赫的共因原理与因果马尔科夫条件不是普遍有效的,它们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尽管后者比前者更具一般性。针对这些争议,布达佩斯学派坚持回归本源。他们相信,在共因不完备的概率空间拓展中,总能发现事件相关的共因。问题是,他们的整个纲领目前还只是一种形式化理论,其结论在很多情形下是本体论惰性的,不能充分保证事件相关之共因存在的实在性。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法理辨析与制度构建 下载:43 浏览:385

肖宇1 黄辉2 《法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是我国实践中创新的机制,已有万福生科等三起案件适用,总体效果良好,有效促进了民事责任优先原则的实现。《证券法》修订稿草案正式确立了先行赔付制度,为其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尚需细化和完善。从法理基础上看,先行赔付是私法主体行为与公法权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私法层面上将先行赔付人的侵权之债转化为合同之债,而在公法层面上发挥了行政和解的功能。在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上,鉴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先行赔付的适用范围可以暂时限定在虚假陈述领域,待以后不断积累经验和时机成熟后再逐渐拓展;应当以自愿作为先行赔付的基础,将对先行赔付人的从轻减轻处罚作为激励机制,并通过对相关时间节点的规定形成制约机制;先行赔付应当以全额赔付为原则,只有在能够事先确定各方责任份额的情况下才可以按份先行赔付;公益性投资者保护机构在先行赔付中应当加强统筹协调,以保障先行赔付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对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辨析和认识 下载:54 浏览:406

崔巍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从调查与监测的基本词义辨析、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出发,针对当前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涉及的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矿产等七大自然资源类型,经过系统调研,分析了调查与监测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两统一、六方面"职责要求定位,提出了自然资源监测方面的建议。认为:①在若干年开展一次的自然资源调查之间,适宜开展每年一度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监测;②针对特定自然资源类型、特定地区、特定自然资源考核指标,开展一年一度甚至更高频次的专题性自然资源监测;③针对突发自然资源事件开展不定期的应急监测;④针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多方面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评价分析。

“生物入侵”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建议 下载:76 浏览:500

​陈雨艳 李德红 《生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普通高中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入侵"问题进行规范讨论,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为现今生物学教学及新教材编排提供一定参考。

环境承载力概念辨析与测算 下载:45 浏览:419

唐晶 葛会超 马琳 周敬宣 周业晶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要:对"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再定义和拓展了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容量与广义环境承载力的对应关系,将现实的排污-控污水平与达标的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充分展示,有利于从多方面和不同阶段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也为生态环保制度的完善改进指出了合理的、明确的方向。当前有了新《环保法》及十类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还需要对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本质原因进行梳理,妥善解决排污指标分配、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众多矛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环保制度应有不同的重点与表述;各地要因地制宜,妥善筹措环保资金;企业需要促进环保技术与产品不断完善。制度状态体现了社会与人民的意志与行动能力,决定环保水平。环保制度是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环境法治道路,这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生态退化的保证。

基因与遗传信息的概念辨析 下载:94 浏览:500

​刘瑞1 陶娟1 卢龙斗2 《生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基因、遗传信息2个基本的遗传学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对容易引起混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概念的区别进行阐述,旨在规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以及教材中有关这2个概念的正确运用。

教师育人能力的价值及内涵辨析 下载:40 浏览:447

贺慧敏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教师育人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育实践忽视了教师的育人职责,阻碍学生全面成长、不利于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本质、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出及社会公平发展都要求教师的职责核心是育人。以实践性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厘清教师育人能力的结构轮廓,抓住育人能力的主要结构要素,系统地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特征要素解读,有助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辨析新视角 下载:20 浏览:229

安五妮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现代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学界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都曾做了不同的定义,这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因其实践的复杂性,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依然存在概念定义不准确、相近概念之间关系混乱等问题。本文基于徐莉老师梳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历程,分析定义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存在的困境,然后将徐老师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新视角下做的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定义内容归纳于此,希望能引发大家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入思考。

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句“一去三十年”的理解辨析 下载:70 浏览:388

周振才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教材对陶渊明诗句"一去三十年"的理解注释,从诗人一生的志向,特别是年少时的儒家胸怀以及诗人一生做官的经历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教材的理解不符合诗人实际,也不利于解读诗人的精神实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