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下载:62 浏览:495

孙晓琳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触的环境较为单一,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学校—家庭。但是从小学开始,学生的社会性便迅速增加,需要开展大量的社会交往,所面对的诱惑、事件判断也逐渐增多。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将生活体验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文章主要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体验式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下载:33 浏览:229

徐立军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其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需要持续关注和创新教学策略。文章从坚持教学策略多元化、预设生成、继承发展等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载:168 浏览:2677

张志科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课堂四步渗透法”,分重点、分学段、按次序、有目的地在小学思政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梳理-探寻-联系-践行”环节,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有益探索,并归纳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 下载:89 浏览:984

曾千驹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初一年级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有了近一个学年的感受体会,学生感觉到初中学习生活的压力比小学阶段要大,几乎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都觉得初中生活压力大、不开心、甚至总有不满的情绪而产生抱怨。这种不良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有对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那就是能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如意、问题和挑战,能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积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则表现为:做事缺乏责任心,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因此,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增加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一信念永植心中。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95 浏览:999

刘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沟通的方法研究 下载:94 浏览:1009

张小景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密切的关系。恰到好处的沟通方法有助于师生之间良好教育关系的确立;有助于优化所有沟通环节,有助于预定教育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借鉴有效沟通理论中提高沟通效率的方法,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对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

浅谈情境教学在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下载:103 浏览:1037

向才辉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施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基于课堂引导或创设情境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引导情境激发听障学生的情感,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近几年,在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逐步普及。基于此,笔者对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听障学生更好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下载:95 浏览:1026

黄东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力”则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它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包括多角度发散思维力、多层次分析思维力、综合性辩证思维力等,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关键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研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德法素养”的圆融、提升,让学生过上有意义、有价值、比较崇高的“有道德的生活”!

探析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下载:116 浏览:1512

丁立亮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综合考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与优化,唤醒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下载:115 浏览:1519

程晓梅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一个从生活到课堂又回归生活的循环过程,要适当地把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并达成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效。

新课标引领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载:116 浏览:1524

陈靓莹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要把握立德树人的发力点。价值引领,提高素养,突出思想性,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要义;优化设计,以理感人,注重理论性,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联系实际,案例启发,立足实践性,是立德树人的立足点;问题导向,寻根究底,增强针对性,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拓宽思维,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性,是立德树人的第一动力;传承文化,丰厚底蕴,凸显人文性,是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

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和问题设置的探讨——以《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为例 下载:119 浏览:1531

梁晨艺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旨在满足我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的养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提高、求发展,在设计课堂活动以及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具有多元性和启发性,促使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更有利于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德育落点,并且同一节课的德育落点也会随着提问方式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本文引入具体实例对提出的建议进行引用论证,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 下载:123 浏览:1536

刘品森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以人为本”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遵循的理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达不到该学科的教学初衷。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互联网+”时代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智能化”教学探讨 下载:117 浏览:1518

金佃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离开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信息化下,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革,充分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推动教学全面发展。“互联网+”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充分促进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智能化”教学进行分析探讨。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115 浏览:1533

张明昊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目的。本文简要分析活化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社会现状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动机,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实施 下载:153 浏览:1963

李晓玉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方面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小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对将法制教育溶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本文首先探讨与研究“双减”背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在当前“双减”背景之下切实做好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融合法治教育 下载:148 浏览:1934

王畅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儿童时期的未来公民能够了解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能自觉遵守有关道德与行为规范,尽可能避免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走入歧途。

红色经典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147 浏览:1904

周真国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古国,其历史悠久,并包含了大量的优秀红色经典故事、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与开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红色经典故事,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使学生将红色经典故事更好的传承、宏扬下去。所以,本文从红色经典故事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出发,探索培养学生优秀红色经典故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引起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性探析 下载:144 浏览:1918

叶聿扬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新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性有新动向,如何提升“以德树人”的目标,值得我们积极探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在道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有意识地加强与德育的融合,并采取有效的渗透措施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下载:153 浏览:1933

宋丽芬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越来越成熟,社会对于初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教育不光要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初中生的品行和道德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就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教师应当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