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柔比星辅助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33

黄文杰 袁朝勇 刘蕾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辅助治疗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后辅助化疗用药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单纯TURBT术治疗,观察组则在TURBT术后,给予含多柔比星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比较2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缓解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治疗后24个月的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 ICAM-1、s VCAM-1、IL-6、CRP、TNF-α、VEGF与Survivi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多柔比星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进展,降低肿瘤活力。

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系统评价 下载:63 浏览:431

何书萍1 石静华2 罗昌韦3 李颖1 郭晓霞1 周复霞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康复路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CNKI、VIP、Wang Fang及Pub Med、the Science Dicrect、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后,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5篇,共1 307例患者(对照组639例,试验组668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得到改善[SMD=0.86, 95%CI(0.70, 1.02),P<0.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SMD=-0.85, 95%CI(-1.21,-0.49), P<0.001],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得到有效提高[RR=1.24, 95%CI(1.12, 1.37), P<0.001],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95 浏览:2784

陈明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9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吸氧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水平、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血气指标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部阴影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其他指标对比也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手段,有利于改善患儿咳嗽、肺啰音等指标,尽快的恢复体温、促进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低剂量蒽环类药物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前后疗效及心脏安全性分析 下载:232 浏览:3307

李强 朱品伟 李行 周震沧 柘娜娜 葛金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低剂量蒽环类药物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脏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选择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研究组选择低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脏不良反应。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取得预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副作用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选择低剂量蒽环类药物进行治疗,诱导缓解率与标准剂量蒽环类药物无统计学意义;心脏毒副作用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观察传统痔疮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疗效对比 下载:285 浏览:3286

王鸿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观察传统痔疮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1月收治的痔疮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病率、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跟高,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便血、痔核脱出等症状评分对比无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改善痔疮患者的症状表现有重要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肛周水肿、排尿障碍、尿潴留、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并发症有一定差异,因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保证治疗安全性有积极的效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的VAS评分、术后首次排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痔疮患者分别采取传统痔疮切除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进行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具有更高的改善并发症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痔疮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切口的愈合速度,因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痔疮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的疗效研究 下载:321 浏览:3483

刘亮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痔疮套扎术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痔疮患者20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治疗期间分别配合痔疮套扎术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手术时间(12.08±4.65)min,住院时间(2.63±1.62)d,创面愈合时间(4.52±0.13)d,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123.63±13.62)mmHg,肛管舒张压(175.32±20.45)mmHg,肛管静息压(54.38±4.11)mmHg,肛管高压带长度(2.77±0.44)cm,躯体功能(70.63±3.62)分,心理功能(72.32±3.45)分,社会功能(71.63±3.62)分,物质生活(73.32±4.45)分,并发症发生率18.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0%,手术时间(17.39±4.62)min,住院时间(5.45±1.52)d,创面愈合时间(11.57±5.11)d,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116.45±13.52)mmHg,肛管舒张压(165.62±20.52)mmHg,肛管静息压(50.06±4.12)mmHg,肛管高压带长度(3.01±0.37)cm,躯体功能(61.45±3.52)分,心理功能(64.62±3.52)分,社会功能(63.45±3.52)分,物质生活(65.62±4.52)分,并发症发生率35.0%。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实施痔疮套扎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单纯外侧穿针和交叉穿针固定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下载:91 浏览:489

​肖雅 顾胜利 丁园 李熙 邱杰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单纯外侧克氏针穿针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联合检索Cochrane图书馆、NCBI Pub 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经皮闭合复位单纯外侧克氏针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分析患者治疗后尺神经损伤、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骨折再移位情况,采用Stata 12.0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项有关不同方式克氏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研究,共包含患儿653例,其中单纯外侧穿针328例,内、外侧交叉穿针325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方式,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单纯外侧穿针方式(RR=4.11,95%CI=1.73~9.79);而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骨折再移位发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应RR及95%CI分别为0.97(0.91~1.04)和0.87(0.54~1.40)。结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穿针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总体疗效与单纯外侧穿针相当,但明显增加患儿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发生。建议临床采用单纯外侧克氏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跌倒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跌倒认知率及发生率影响研究 下载:355 浏览:3690

浦丹丹 熊秋萍 刘德先 吴永秀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采取跌倒综合护理时对跌倒认知率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2020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取跌倒综合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认知率和发生率。结果:首先对比跌倒认知率,实验组为96.96%,参照组为78.78%,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跌倒发生率,实验组为5.00%,参照组为22.50%,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在采取跌倒综合护理时可显著提升他们对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应用价值。

PDCA护理模式用于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209 浏览:2793

冷海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脑出血应用循环管理(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干预作用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性。方法: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收入重症脑出血病人72例,抽签,常规组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进行PDCA护理,干预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经由PDCA护理,肢体功能、心理状态、营养指标等比对常规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诊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病情况等在两组间良好(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护理,PDCA护理模式对其实施干预,可使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调整,保障其就诊安全,效果良好。

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下载:48 浏览:532

雷欣欣 《国际护理学》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对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收集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路径的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增加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改善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有较高价值。

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强脉冲激光疗法的效果观察 下载:119 浏览:1231

华珩言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强脉冲激光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入研究组(30例,应用强脉冲激光疗法治疗)和参考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负性心理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自觉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负性心理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自觉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负性心理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自觉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中发生1例异物感,1例轻微疼痛,无泪点塞自发性脱失、泪点塞部分浮出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参考组中发生2例异物感、2例泪点塞部分浮出,3例轻微疼痛,2例泪点塞自发性脱失,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强脉冲激光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促进患者负性心理、泪膜破裂时间、自觉症状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人性化护理在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13 浏览:1170

何丹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眼外伤手术患者为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方式,护理后对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是93.5%,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67.7%。分析和对比SAS评分和HAMA评分,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具备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几率是93.5%,对照组的满意几率是64.5%。结论:针对眼外伤手术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可借鉴和实施。

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下载:281 浏览:2663

黄怡 《诊断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分别行增强CT、常规CT扫描,均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结果。结果 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部位的检出率95.0%高于常规CT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对最小种植灶面积、宽度及长度均低于常规CT(P<0.05)。结论 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行增强CT诊断,可发现微小种植病灶,诊断准确性高,临床价值明确,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