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方大学课程特色:内涵、结构、问题及建设路向 下载:43 浏览:363

孙泽文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地方大学课程特色表现在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并序化为"理实一体"的多元结构,关注知识的理解、领悟和体验,传授与区域经济文化高度相关的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实际经验以及社会素养。地方大学应在明确课程特色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把握其建设的路向,不断提高教学生产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促进自身特色化、持续性与跨越式发展。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下载:46 浏览:580

朱红 张文杰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对北京大学2016-2018级新生的调查,从跨学科视角探究教育精英的家庭特征如何影响其能力发展,研究发现:家庭内社会资本突出表现为以理解、鼓励和支持为标志的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是教育精英家庭的共同特征,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是促进教育精英高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自我身份内省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父代的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主要通过这种家庭内社会资本传递给子代;家庭外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子女的能力发展基本无显著正向作用。因此,为促进代际流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微观层面家庭内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中国院校研究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构建 下载:45 浏览:557

魏署光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要着力探索院校研究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就理论而言,要通过数据挖掘生成理论;兼顾外部借用与内部理论创造;针对高校管理事务专业化构建理论;提高所创建理论的可检验性。就知识而言,要构建分层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通过专题研究积累共有范例,构建知识范式。就方法而言,要构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体系;在理论检验式案例研究基础上更加重视理论构建式案例研究,并最终走向行动研究;综合运用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等多元范式;以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作为判定方法质量的重要标准。

中国院校研究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下载:48 浏览:566

雷洪德 黄敏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中国院校研究人员初具规模,但流动性较大,专业化程度不高。走向成熟的中国院校研究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树立三个层次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健全中国院校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做到以课程与教材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正规教育的专业化;以关键人员培训为突破口,提高在职培训的有效性;以研究习惯培养为突破口,提高工作实践的研究性。

在协同创新中推进中国院校研究机构的组织变革 下载:43 浏览:493

周进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协同创新是院校研究机构联结高校群体共同参与决策支持研究的组织行为。它具有共同创造的组织文化、多元协同的运行系统、"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优势互补的组织智能和数据联结的共享平台五个特征。目前,我国院校研究机构的发展处于分散无序状态,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组织协同。在开放互联的环境下,院校研究机构可选择平台化发展、协同体运营、互补式重组三条路径以协同创新推进组织变革。

咨询研究:推动中国院校研究从高校管理边缘走向中心 下载:42 浏览:505

余东升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院校研究服务于高校的管理决策。根据组织智能理论,院校研究应从基础层的分析/技术智能向中高层的事务智能和情境智能递进发展。从高校组织变革的视角分析,面对复杂的内部组织特征和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高校的管理决策日趋复杂。对此,院校研究要充分利用组织智能,为院校决策提供咨询支持,推进院校研究从管理决策的边缘向中心发展。处在急剧变革之中的中国高校应通过开展咨询研究深度参与决策过程。

高校自主办学是中国院校研究有效开展必备的外部条件 下载:46 浏览:530

陈廷柱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院校研究正面临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使命。欧美国家的情况表明,重视院校研究是高校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辅助策略,院校研究的发展受制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配置格局。院校研究之于中国具有特殊性,办学自主权仍是发展和繁荣院校研究的关键因素。管办评分离改革是对高等教育系统权力配置格局的重塑,内外部条件持续向好的中国院校研究仍需要基于中国国情,推动分散的院校研究事项向专业的院校研究机构整合。只有加强院校研究分会与各省份高等教育学会的合作、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与经费支持,才能为院校研究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美国院校研究机构的运行实践及其启示——基于AIR两次调查数据的分析 下载:51 浏览:500

张晓冬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根据美国院校研究会的两次调查结果,美国高校普遍设置了院校研究机构,院校研究机构主要向教务长、校长等学校首席正职负责人汇报工作;院校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仍是数据报告类和决策支持类工作,而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分析和院校研究信息公布则是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日常工作。稳定的专业团队、完善的数据仓储、互惠合作的协同办公机制以及充分与学校治理模式相适应是美国院校研究机构运行的基础。中国的院校研究只有扎根中国高校治理模式和高校管理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核心功能、职责范畴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院校研究的组织资源及其管理 下载:54 浏览:500

常桐善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院校研究部门是高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证性证据研究支持高校的决策工作,其运行模式与高校的其他行政机构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特殊性。因此,院校研究部门在组织资源的需求上与高校其他部门不尽相同。院校研究的组织资源及其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环境与关系、人力、经费、数据、技术设备等六个方面。基于院校研究功能的独特性,数据资源和设备技术资源对院校研究机构完成工作任务十分重要。为加快中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进程,中国高校应加强院校研究授权等无形资源的供给,解决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技术设施资源短缺等问题。

什么决定了院校研究机构的成长——来自三个机构案例的比较 下载:71 浏览:521

吴伟1 朱嘉赞1 臧玲玲2 张端鸿3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根据不同的属性和使命,院校研究机构可分为行政型、学术型、综合型三类,它们在服务对象、人员构成、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等方面各有不同。影响院校研究机构成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权威、网络支撑、智力汇聚和保障性资源。综合型院校研究机构充分结合学科基础、具有固定队伍支撑、依托强大的权威资源,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结合,是院校研究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艺术院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286 浏览:3271

陈凌亮 《当代艺术》 2021年4期

摘要:
随着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能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立体化管理。本文分析了面向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并提出了对该系统今后的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要坚持“为战育人” 下载:349 浏览:3898

段文海 《中国教育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院校要强化“为战育人”导向,潜心研战教战,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学员,将来是要保家卫国上战场的,心中应时刻牢记“无论硕士、博士,首先是习主席的好战士。”因此,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为战育人”这一根本指向,着力培育研究生学员“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胜战基因。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