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587 浏览:5517

刘雅飞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当前,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了语言以外就是肢体沟通,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非语言沟通护理也可以称为哑科的特殊护理,儿科患儿年纪较小,有些甚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研究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采用非语言沟通,对比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也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23 浏览:1771

彭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语言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和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建议将非语言沟通技巧积极广泛地开展推广和应用。

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68 浏览:1292

李炜嘉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对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一共96例,通过随机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8例。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沟通方式。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统计两组患儿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92%;对照组为83.33%;显然研究组患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在患儿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方面,研究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显然研究组患儿更加配合(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和患儿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常规语言沟通基础上,通过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技巧来实施护理工作,不仅可促进护理人员和患儿的距离,而且患儿也更加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非语言沟通技巧可在儿科护理中加强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