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二代测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14

马强 孙婉玲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为获得最佳预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以及预后分层至关重要。全文在总结MM患者分子遗传学改变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指导治疗、MRD监测、预后分层中的潜在价值及现存问题,旨在充分了解NGS在MM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44 浏览:394

林阳1 万岁桂2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多发性骨髓治疗方法快速发展,对于该病的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的判断有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及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通过细胞免疫表型的异质性及胞内轻链的克隆性,能够准确、客观的鉴别出良性及恶性浆细胞比例以及抗原表达水平,不仅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能够追踪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这对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全文将对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及预后方面进行综述。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下载:56 浏览:208

王国祥 赵弘惠 吴函 郭轶先 胡蓉华 兰晓曦 苏力 孙婉玲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2例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硼替佐米组(n=11)与非硼替佐米组(n=11)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达到VEGF缓解的比例为60%,非硼替佐米组为18.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四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达VEGF缓解的比例为100%,非硼替佐米组为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感觉异常加重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硼替佐米组(36.4%vs 4.2%,P<0.001),但均仅发生于化疗过程中,化疗间歇期无加重,且随治疗延续而逐渐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获得显著性恢复。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结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POEMS综合征起效快、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可能成为初治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晚发型Pompe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 下载:84 浏览:496

​王敏 卢岩 邸丽 徐敏 陈海 栾沁榕 朵建英 笪宇威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晚发型Pompe病(LOP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我院确诊的8例LOPD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MRI、肌肉病理特点和GAA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进展性肢体力弱,其中3例有呼吸困难,4例有亚临床肺功能损害。肌肉病理均发现肌纤维存在PAS染色阳性空泡。4例患者完成GAA基因检测,共检测出7种点突变:c.-32-13T>G、c.1562A>T(p.E521V)、c.1634C>T(p.P545L)、c.1822C>T(p.R608*)、c.1935C>A(p.D645E)、c.2238G>C(p.W746C)、c.1839G>A(p.W613*)。结论呼吸功能不全是LOPD主要特征之一,肺功能监测非常必要,肌肉病理有助于诊断。

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的构建 下载:11 浏览:338

赵洁1 常红1 范凯2 2019年12期

摘要: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评估体系,以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问题。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评估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24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按照2轮专家咨询意见,结合临床经验,对条目进行修改。结果 2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25,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34、0.295、0.320(P<0.001)。最终形成的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评估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一般医学评估、躯体功能状况、社会参与、心理健康状况),14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科学、可靠,能为临床护士制订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现状调查 下载:11 浏览:32

韩斌如1 张聪雅2 2019年11期

摘要:
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11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综合科病房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26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采用护理依赖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微营养评定法简表、老年抑郁量表测量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依赖程度及相关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的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护理依赖评分为(56.04±10.53)分,护理依赖的发生率为8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最近1年有无跌倒史、是否留有肢体功能障碍、患慢性疾病数量、抑郁状态、营养状态及有无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依赖的发生率高,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有跌倒史、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共病状态、抑郁状态、营养状态异常及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因护理依赖导致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颈内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12 浏览:437

汤红艳 王征 张虹 李巍 孙萌萌 焦力群 2019年10期

摘要:
总结传统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与复合再通手术护理配合要点:①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结果,提前准备用物,并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手术室仪器布局合理,避免术中反复移动;③患者体位及无菌区域的护理;④管路的固定及护理;⑤导管和血管鞘在血栓预防中的使用及术中抗凝配合;⑥术中观察使用肝素钠的剂量并配合追加给药;⑦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组69例再通成功,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即显示再通,1例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立即停止手术,未造成不良后果,所有切口均为一级愈合。

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脓腔不灌洗患者的护理 下载:14 浏览:408

王欣然 张芝颖 张晓雪 张宇 钟丽霞 2019年8期

摘要:
总结了115例感染性胰腺坏死清创引流术后脓腔不灌洗并且行大口径宽通道引流的方法及护理经验。护理要点:①患者卧床期间应用低负压持续吸引保证引流效果;②通过积极体位改变提升引流效果;③单次小剂量生理盐水冲洗;④掌握大口径宽通道引流管固定技巧;⑤预防切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对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8 浏览:358

赵洁 常红 张佳佳 姚辉 2019年5期

摘要:
评价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对行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历史对照的方法,将2017年3月—5月纳入RIC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9月纳入RIC治疗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实验的随访方法 ,试验组接受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行RIC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及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6个月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可以有效提高行RIC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RIC的临床研究效果。该方法可为构建RIC治疗护理模式提供借鉴。

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及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391

李敏 耿晓莉 王欣然 张晓雪 2019年1期

摘要:
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设计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5例为实验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7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胸带压力。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积液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平均日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111例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12 浏览:251

汤红艳1 陈曦2 牛香美1 王征1 韩斌如2 2018年6期

摘要: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1)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2)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3)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4)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5)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6)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7)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8)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价 下载:12 浏览:433

常红1 赵洁1 张诗涵2 李佳2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某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76例2~3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误吸8例(21.05%),对照组28例(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躁动镇静评分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下载:5 浏览:243

朱明明 刘芳 王冉 2018年4期

摘要: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是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的镇静效果评价工具,RASS在重症患者镇静效果评价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适宜的RASS评估频次和目标值指导下,可应用于机械通气、躁动、谵妄及其他重症患者,通过实施个体化、针对性的镇静护理评估方案,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该文对使用RASS进行镇静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推广RASS的标准应用,促进重症患者镇静护理质量的改善。

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评 下载:13 浏览:452

常红1 赵洁1 张诗涵2 李佳2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量化食物稠度对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用洼田饮水试验筛选某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3月—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76例2~3级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然后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给予对照组常规饮食护理。结果试验组发生误吸8例(21.05%),对照组28例(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增稠剂量化食物的稠度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 下载:87 浏览:504

宋珏娴1 傅晓燕2 仝小林3 《当代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构中医诊疗体系,形成一个闭环的模式,可切实提高中医疗效,使中医经验得以传承。总的策略是态靶因果诊疗模式,其两大支撑基础分别为重新分类、分期、分证和方药量效学,其下为一系列支撑诊疗体系的临床实用理论。通过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结合,从认识疾病到解决疾病,知行合一地助力中医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