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国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管理的制度与模式——以美国NSF大型研究设施建设计划为例 下载:66 浏览:412

仲平1 李昕2 汪航1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凭借强大的整体科技实力和长期的巨额科研投入,美国引领着几乎所有重要领域的大科学研发与国际合作。本文梳理了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国内关于国际大科学项目的态度变迁,分析总结了美国大科学项目组织和管理体系的4个特点:并未制定国家层面的大科学规划;国际大科学合作是国内大科学项目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项目酝酿组织自下而上,由科学界驱动;管理与决策程序细致公开透明。本文还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大型研究设施建设计划为例解析了美国大科学项目的组织、资助与管理模式,以期为中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有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1世纪以来“抗战剧”热播折射出的电视剧热点与难点 下载:96 浏览:508

许建华 欧阳宏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抗战剧"从不温不火到热得发烫,经历了两波一折得失相伴的发展历程。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可以看出"抗战剧"持续火热的主要原因是在题材领域不断深入开掘,塑造了许多个性突出的英雄人物,以多样的叙事模式持续激起观众的收视热情。这也是所有不同种类的电视剧的热点所在。同时,历史与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又是所有类型电视剧的热点聚焦之处。而电视剧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如何通过其娱乐功能来彰显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又是电视剧创作的难点所在。

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比较研究——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 下载:56 浏览:408

樊俊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比较研究了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介绍了法国国家科研署和国内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两者在项目申报和评审、评审专家、科研诚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与管理举措,总结了中法建设项目评审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项目评审公正性和效率的政策考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比较研究——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 下载:50 浏览:380

樊俊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以法国国家科研署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比较研究了中法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机制,介绍了法国国家科研署和国内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两者在项目申报和评审、评审专家、科研诚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与管理举措,总结了中法建设项目评审质量保障体系、提升项目评审公正性和效率的政策考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47 浏览:256

种国双1 段珺2 高振2 李宇航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产业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分5个特征阶段对中国1949~201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及占比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指引下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向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方向靠拢,形成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的演进历程,与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规律逐渐契合。在此基础上,解析了中国当前产业政策下产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分配等主要问题,并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

21世纪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的新变 下载:88 浏览:495

方忠1 刘秀珍2 《文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散文创作,在主题和艺术方面呈现出繁复多变的风貌,确立了清醒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散文作家或以家族史、生命史书写方式彰显女性意识,寻求身份认同,或赋予旅行文学以新内涵,注重"内心风景"的描绘,或以"漫游者"姿态书写都市景观,从散漫的感性出发提炼哲学思索;在散文主题与艺术书写方面体现了承继中的新变,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特质。

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下环北极地区植被生长季与活动积温变化 下载:59 浏览:205

陈嘉哲1 赵彩杉2 张学珍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基于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 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对CMIP5中5个气候(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结果的降尺度数据,利用多模式集合预估了气候变化情景下21世纪环北极地区植被生长季与活动积温变化。研究发现:1)多模式集合模拟能够基本再现观测的初、终霜日及无霜期长度与>10°C积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1979~2004年各指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其对气候变化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较弱;2)至21世纪末,终霜日最多将提前60 d,初霜日将推迟20~40 d,无霜期延长幅度最高可达100d,积温将增加1000~1200°C。其中RCP8.5情景下,各指标变幅最大,RCP2.6情景下变幅最小;3)各指标变幅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亚欧大陆中西部的变幅普遍较大,随着气候变暖,>10°C积温增加幅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南部增幅较大,北部增幅较小。

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旱涝变化的情景分析 下载:86 浏览:375

吴美双1 黎伟标2 许吟隆3 李秀珍2 张敏1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首先选取若干旱涝指标,在验证模式对各旱涝指标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分析SRES A1B(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A1B)情景下华南地区21世纪中后期(2040~2099年)各旱涝指标相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变化情况,进而初步探讨华南地区未来旱涝情况的可能变化。研究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所选取的旱涝指标的年际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在SRES A1B情景下,21世纪中后期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将显著增加,且强降水期将有所延长,从而使得华南地区出现雨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华南地区未来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变化不显著,但在冬季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却将增加,尤其是在21世纪后30年冬季出现气象干旱的可能性更高。

21世纪我国创业型大学研究图景 下载:40 浏览:445

叶冲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创业型大学是未来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走向。运用Bicomb、Ucinet和SPSS分析软件,从期刊发文时间、核心作者、载文期刊、研究机构和核心关键词等方面,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2002-2017年484篇有关创业型大学研究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创业型大学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深化拓展期"三个阶段,但目前研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地方本科院校,作者付八军发文量最多,但作者间的跨机构合作研究较少,研究成果的集聚效应不显著;创业型大学研究多从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展开,视角比较单一,交叉融合性不足;我国创业型大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创业型大学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模式、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欧美创业型大学的成功经验以及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与变革等五大主题。

21世纪以来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回眸与展望 下载:62 浏览:427

罗颖 邵文君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一是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设计以及模式选择的问题(教学视角);二是多元文化课程所涉及的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的构建问题(课改视角);三是以国外多元文化课程理论及发展演进为鉴,以启发我国现今课程实施(实施视角);四是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资源开发的问题研究(开发视角)。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内容继续深化,立足教育实际,构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与课程体系;研究对象不断扩大,多元文化课程的研究向横向与纵向延伸;研究方法进一步整合,实现追踪化和反馈化机制研究,推动多元文化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21世纪技能现状调查及学校对策研究 下载:54 浏览:511

姚冬琳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21世纪技能(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但对此开展的实践调查并不多见。采用问卷测验法考察广东省某城市多所公办学校小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现状,结合访谈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小学生21世纪技能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其中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发展水平良好,但学习与创新技能发展水平比较薄弱。进一步提升小学生21世纪技能整体发展水平,学校应侧重培养学习与创新技能中的批判性思考技能、交流技能以及其他技能领域的个别技能。

21世纪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下载:57 浏览:398

张文桂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就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从政策保障、机构建立、入学人员选拔、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专业实践、教师专业标准以及职前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入手,对澳大利亚政府所采取的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呈现的四个取向,即新管理主义取向、全程专业标准化取向、专业实践取向和实证主义取向。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助推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33 浏览:354

段克1 余静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各国在参与多边合作中塑造国际海洋治理秩序,虽然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在许多新兴和空白领域仍难以达成国际共识。本文回顾了世界海洋秩序和全球海洋治理理念的变化历程,阐释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义,认为该理念可能会主导未来国际海洋秩序。本文总结了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不断提升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战略定力;深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强国建设法制保障体系。

“软联通”机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逻辑与路径 下载:36 浏览:379

孙灿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在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的交织中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互联互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其中"软联通"具有鲜明的国际机制属性,并蕴含政策扩散、规则流动、标准提升三重机制效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助"软联通"的机制逻辑,加强以"发展"为基调的海洋政策对接、以"法制"为核心的海洋规则对接及以"公益"为底色的海洋标准对接。港口、航道、自贸区等关键节点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软联通"机制效应有助于提升港口效率、维护航道安全,并促进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软联通"机制将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交互影响 下载:44 浏览:377

杨泽伟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丰富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则是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应对非传统海洋危机问题,既是"海洋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推广的试验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虽然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引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通过立法和司法等方式进一步传播"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此外,增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文件的硬法因素,也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中非海洋旅游合作:现实与构想 下载:28 浏览:384

刘红梅1 滕金凌2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加强中非海洋旅游合作是响应中国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是谋求非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必然要求。中非海洋旅游已经在海港、海洋安全和信息等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中非经济发展水平、非洲旅游基础设施和跨国旅游组织方面存有一定问题,存在赴非旅游风险、文化差异和西方不良舆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规划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实施初期、中期、长期的战略步骤,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组织、降低赴非旅游者的风险、缩小文化差异、抵制西方不良舆论的影响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非海洋旅游的合作和发展。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涉海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下载:46 浏览:392

揭晓蒙1 汪永生2 王文涛1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涉海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海洋领域的创新能力。运用三阶段DEA模型,通过控制外部环境因素评价了国内95家涉海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表明,规模效率不高导致中国涉海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地区经济水平、财政科技支出、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国有涉海企业的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而非国有涉海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的涉海企业创新效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高"集聚。不同研究方向的涉海企业创新效率差距较大,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综合效率最低。因此,需要强化国家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励企业更好地发挥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主体作用,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差异化的涉海企业创新格局。

21世纪纳米技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7 浏览:522

​庞维强 张教强 国际英 张琼方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介绍了纳米催化剂、纳米金属在改善固体推进剂性能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纳米材料在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固体推进剂领域的应用前景。

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明的中国实践 下载:104 浏览:1184

张倩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下,突破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狭隘利益叙事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资本利益至上逻辑,为全人类和谐共生的世界文明观,为寻求人类文明有序推进的中国样态。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下载:170 浏览:2140

秦华国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继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