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1】。该类疾病发病急骤且进展迅速,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将发展成多个脏器的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而死亡,属急诊医学中常见危重病症之列;急诊护理评估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急诊护理评估结果影响着随后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选择以及患者的最终结局。常规护理评估多侧重于生命体征监测,对病情细节及潜在风险关注不足。近年来,精细化综合护理评估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整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风险等多维度信息,实现个体化护理干预【2】。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护理评估模式干预后的应用效果,明确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护理评估的关键指标,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1月—2025年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即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PaO₂<60mmHg并伴有或不伴有PaCO₂>50mmHg;(2)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少于24h;(3)临床资料完整。(4)除外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疾病;(2)患有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3)存在精神病史不能配合进行评估的患者。按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2.3±8.5);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43~79岁,平均年龄(61.8±9.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评估方法,即对患者进行一般性体检(测温、量脉率、听诊心音和肺部呼吸音、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的神志情况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的症状并予以相应的处理,并且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动脉血气分析,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综合护理评估。①症状体征精细化评估:重点观察呼吸节律(如潮式呼吸、比奥呼吸)、呼吸音变化(减弱、啰音)、发绀部位及程度,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及皮肤弹性、黏膜湿度等循环灌注指标。②实验室指标动态评估:除基础血气分析外,实时监测乳酸(LACT)、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判断组织缺氧及内环境紊乱程度。③并发症风险分层评估: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情况等,评估呼吸机相关肺炎、压力性损伤等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口腔护理、体位引流等。④护理干预效果即时评估:每2h复查血气分析,根据PaO₂、PaCO₂变化调整氧疗浓度及呼吸支持模式,确保干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血气分析指标:(1)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干预后第3d的患者血氧分压(PaO₂)(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₂)%。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PaO₂、SaO₂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对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必须遵循“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原则。由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往往发病急骤且变化快,在对这些病人进行护理时需要做到快速准确的判断及处理,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3】。“准确执行+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是开展早期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精准执行”的具体操作流程:首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和护理干预【4】。对由急性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者,要积极配合医师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执行医嘱按要求滴速给予强效利尿药,并密切观察有无低血钾的发生以及尿量情况(以指导后续补液),严防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而导致血液浓缩而发生休克的情况;对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则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定时予以拍背排痰,每隔两小时为患者更换一次卧位,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注意勿使患者受凉感冒【5】。
动脉血气分析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呼吸功能不全的“金标准”,而PaO₂和PaCO₂能最直接地反映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的功能情况,SaO₂则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机体组织器官是否缺氧【6】。但是由于常规的临床观察方法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次或两次血气检查来评价治疗效果,并不能很好的把握病情的变化趋势;本课题采用的是每隔两小时对病人进行一次血气分析结果的动态评估,根据不同的时间点所获得的不同血气值来进行针对性强的个体化处理(包括吸氧浓度、流量以及呼吸机参数)从而达到更早更好的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并有效的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其结果较之于对照组明显具有优势(P<0.05),证实了动态血气评估在急诊护理中的关键作用。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压力性损伤等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7】。对照组因缺乏针对性风险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达25.00%;观察组通过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维度风险分层,实施体位引流、口腔护理等预防措施,将发生率降至5.00%。这提示并发 症风险评估可提前识别护理隐患,实现被动处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与常规综合护理评估相比,精细化综合护理评估对临床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首先将“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动态循环应用到急救医学领域;其次以症状体征为基础,并结合危险因素及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形成更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8】。这种新的护理评估方式可有效指导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由于其能够实现从“点”、“线”向“面”的转变,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更多类型或科室的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诊疗手段,推动急诊科的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精细化综合护理评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各项目评分分级动态调整护理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低氧血症问题,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风险评估可以作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护理的中心观察点,可作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护理的核心观察指标,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彭顺刚,卢建刚,曾秋蓉,等.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21,21(2):261-264.
[2]廖黎.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28(4):571-572.
[3]刘淑珍.对于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21,(12):109-109.
[4]曾东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诊护理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21,(6):232-232.
[5]胡小华,舒燕,周爱花,等.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27(21):19-20.
[6]张杰,王梅,黄晓,等.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9):172-173.
[7]曲昌明.评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90.
[8]邱美娇,蓝侦舰,邱春凤.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