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路径化护理配合多模式疼痛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刘晶瑶 周贵毕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分析予以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4-2025.4本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观察组(n=30)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VAS)、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评分(GQOLI-74)、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2h、2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行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其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提高,可行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子宫肌瘤疼痛程度并发症满意度
DOI: 10.12428/hlyjzz2025.09.041
基金资助: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其属于妇科良性肿瘤病变,以腹胀、阴道出血、继发性贫血等为主要表现,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近几年,受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子宫肌瘤患病率居高不下,若患病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病情可持续恶化,影响预后。当前,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病灶,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但外科手术本身属于强应激源,对患者身体存在损伤,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对患者术后恢复存在一定影响。因而为改善患者预后,在外科手术实施期间,还需辅助科学的护理支持,以巩固手术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手术室路径化护理是围绕手术不同阶段实施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积极作用[2]。多模式疼痛护理则为新型镇痛方案,可基于多模式镇痛机制提升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生理痛苦,提高其术后康复质量。对此,本项目以我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2024.4-2025.4)为例,分析实施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的临床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4.4-2025.4本院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年龄29-58岁,均值(42.59±3.12)岁;体重指数16.2-27.3 kg/㎡,均值(22.77±1.02)kg/㎡;病程0.5-5年,均值(2.89±0.23)年;肌瘤直径2.0~8.5cm,均值(5.26±0.23)cm;肌壁间肌瘤13例、浆膜下肌瘤17例;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14例。观察组年龄29-59岁,均值(42.62±3.27)岁;体重指数16.3-27.5 kg/㎡,均值(22.81±1.03)kg/㎡;病程0.5-5.5年,均值(2.91±0.25)年;肌瘤直径2.0~8.7cm,均值(5.31±0.26)cm;肌壁间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15例、多发肌瘤15例。统计基线数据无意义(P>0.05)。本项目经医学伦理审核通过;参与研究病例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符合外科手术指征;③无凝血障碍或血液疾病;④资料完整;⑤意识清楚,认知正常。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认知或精神疾病;③合并其他妇科疾病;④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⑤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项目。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室路径化护理。(1)术前:①建立护理小组,纳入护士长1名(任组长)、责任护士4名,经培训考核后参与护理工作。②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完善各项检查。强化医患沟通,对患者既往史、过敏史、治疗史等进行了解,小组讨论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③以口述、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等多元化形式介绍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叮嘱术前禁食6h,禁饮2h,并于术前2h予以适量葡萄糖溶液(200~400ml)口服(排除糖尿病合并症患者)。④主动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适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配合治疗。(2)术中: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准备手术器械,遵循无菌原则操作。麻醉前协助体位摆放,建立静脉通路,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术中密切监护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反馈以上指标,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实施。(3)术后:①麻醉清醒时主动告知手术结果,对患者表现予以肯定,耐心安抚患者情绪。②持续监护患者体征,及时识别异常,对症处理。③术后4h提供少量温水,指导咀嚼无糖口香糖;术后6h提供少量流食,无异常反应后逐步恢复饮食,少食多餐,从流食逐步过渡至常规饮食。④主动沟通,了解患者感受与想法,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⑤术后6h指导床上简单关节活动,5min/次,2~3次/d。指导早期下床,初期床边站立,缓慢行走(50~100m),后续逐步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延长行走距离,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⑥离院时提供宣教手册,告知离院注意事项,叮嘱定期复诊复查。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多模式疼痛护理。(1)术前1d基于病例认知行针对性疼痛教育,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疼痛知识、镇痛方法、疼痛评估措施等,预测患者疼痛耐受度,针对明显恐惧心理者,耐心疏导,倾听心声,舒缓患者负面情绪。(2)术后行分层镇痛支持,术后间隔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30min内测3次取均值,最终<3分者,以非药物手段镇痛,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按摩等;3~6分者,基于以上措施适当应用少量镇痛药;>6分者,遵医行药物镇痛。(3)术后间隔2h自评疼痛1次,记录评估结果,基于评估结果调整镇痛方案,以达良好镇痛效果。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VAS评价,0~10分,越高疼痛越重,评估节点为术后12h、术后24h。

(2)恢复时间:记录术后排气、下床、排便、住院用时。

(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恶心呕吐、感染、皮下气肿、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4)生活评分: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价,内容涉及四个维度,即躯体、社会、心理、物质生活,均百分制计分,越高越好。评估节点为护理前(术前)、护理后(离院时)。

(5)护理满意度:提供医院自制调查表,百分制计分,0~59、60~84、85~100分对应不满意、一般、满意,统计(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版本软件。计量数据表述为360截图20251014154622.jpg,均正态分布,t检验;计数数据表述为(n,%)表示,χ2检验;数据差异比较,P<0.05有意义。

2.结果

2.1 疼痛评分

术后12h、24h,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60截图20251015131034.jpg

2.2 恢复时间

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60截图20251015131049.jpg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60截图20251015131106.jpg

2.4 生活评分

GQOLI-74评分,护理前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60截图20251015131119.jpg

2.5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60截图20251015131131.jpg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病变,以30~50岁女性为高发群体,对育龄期女性卵巢功能、生育功能均存在严重损害[3]。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子宫肌瘤病因,可能与性激素水平相关。针对此病,外科手术为常见手段,其对剔除肌瘤,缓解病症具有积极作用。但手术本身属于强应激源,可导致患者身心应激指标异常升高;且外科手术存在并发症风险,也会延迟患者康复进程。因而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支持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可减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分析来看,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支持,确保围术期各项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为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奠定基础[4]。术后指导早期少量进水,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指导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恢复进程。基于以上,行多模式疼痛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疼痛阈值提高,减轻其生理疼痛程度[5];同时也可加快患者免疫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机体功能全面恢复,缩短其康复进程。

同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联合实施下,密切关注患者围术期体征变化,循序渐进恢复饮食、开展康复锻炼,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本研究中,观察组GQOLI-74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获得患者认可。分析来看,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可在围术期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宣教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认知,减轻其负面情绪,指导其正确配合治疗;而术前2h予以葡萄糖溶液口服、术中合理调节手术室温湿度、术后循序渐进提供饮食与运动指导、加强多模式镇痛支持,均有助于提升患者身心舒适性,加快其康复进程,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且通过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其护理体验得到改善,进而获得患者认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多模式疼痛护理可减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获得认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冬菊,崔广丽,陈媛媛,等.围术期思维导图无缝隙护理模式联合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9):2095-2099.

[2]吕蕾,赵亚星.探究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22,30(5):179-182.

[3]徐娇,刘娜娜,魏冉,等.子宫肌瘤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4,43(23):159-162.

[4]王星,潘琴芬,潘磊.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舒适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0):1549-1553.

[5]陈琼,施凡,钟星星.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4):869-872.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98 (Online)
ISSN:3008-0177 (Print)
所属期次: 202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