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教学中,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原理,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文章概述了化学平衡的定义,并探讨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方法。
一、化学平衡原理概述
化学平衡原理又被称为勒夏特列原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化学平衡原理进行充分理解及灵活应用,从而建立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化学平衡原理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正反应物消耗量的量和逆反应生产的量相同,此时化学反应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状态就是物料平衡的状态,生成物和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其本质就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同,宏观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因此,化学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的状态,若要化学反应进行得更完全,需要改变反应条件,让正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从而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二、化学平衡判断方法
正逆反应速率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等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将探讨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
(一)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有色物质
当化学反应中存在有色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或生成有色物质的现象时,若颜色不发生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粉末,生成物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当反应溶液中黄绿色不再增加,黑色不再减少时,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二)定量容器反应
当化学反应在定量容器反应时,生成物或反应物都有气体物质,当反应体系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4NH3+5O2=4NO2+6H2O化学反应中,生成氨气和氧气,反应物有二氧化氮,当该反应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是否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当该反应中参与化学反应的气体平均分子质量不变时,化学反应同样处于平衡状态。这类有气体的反应很多,一般是处于封闭的容器中,根据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的变化,以及气体平均分子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三)温度变化
化学反应中存在热平衡规律,当反应物、生成物消耗和产生的热量达到平衡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很多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或排出热量,当化学反应在隔热体系中进行时,可以根据热量变化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例如,在化学反应2AL+Fe2O3=AL2O3+2Fe的热反应中,当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时,表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四)根据图像判断
在解决化学平衡时一般会利用图像,在对图像进行分析时要关注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以及反映曲线的变化。在一个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变化都会改变化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在作反应图像时,一般以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当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时,即反应曲线的斜率为0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判断反应平衡的方法,熟练掌握知识点,解决化学学习中的难点。
三、化学反应平衡原理
化学平衡原理贯穿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化学相关知识点演练,总结化学平衡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并学会灵活应用。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
化学平衡只会发生在可逆反应中,因而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具有可逆性。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同时存在,当反应处于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量不会发生变化,此时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即生成物和反应物生产的量和消耗量相同,从而使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化学平衡问题时,要明白化学平衡知识出现在可逆反应中,排除非可逆反应,从而提高化学解题速率、增强学习效果。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相等
当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不发生变化,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如果反应速度处于平衡状态,教师就可以判定该化学方程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三)平衡状态的定量
当一个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生成物和反应物各成分的比例不再发生变化,因而化学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体系中有定量原理。在应用化学平衡知识解题时,利用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下的定量原理,根据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时,便可判断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四)平衡状态的变化
一个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当反应条件发生变化,如改变了反应温度、反应容器体积,将打破该反应的平衡状态,改变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或逆反应速率,两者不再相等,需要等反应重新进入平衡状态。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在反应中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让反应朝着设定方向进行,从而使反应更加彻底,提升反应转化率、节约药品。在解答化学问题时,需要根据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或催化剂的改变,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四、巧用化学平衡原理的具体方法
(一)准确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在应用化学平衡原理时,需要学生对化学反应是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一般计算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当两者相同时该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同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中一些现象的变化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颜色、压强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二)熟练掌握化学平衡原理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加强化学平衡的应用技巧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化学平衡原理。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归纳和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有效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答化学习题,提升学习效率。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综合习题,需要学生灵活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并具备清晰、准确的解题思路。
结语
化学平衡原理在高中阶段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分析和总结化学平衡原理及化学平衡的利用方法,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答复杂的化学问题,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在利用化学平衡原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化学平衡原理,以便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雅年.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32).
[2] 闫萍.微探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J].考试周刊,2017,(30).
[3] 许修齐.浅析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J].云南化工,2018,(2)
[4]卞春晖.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