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在国人心中还有一定的思维惯性,先进的教育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形成了一定的阻力。高中生物课程的改革情况还有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的生物课教学依然以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以高考成绩以及高考的知识点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架构。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能力缺失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被动接受了应试教育的知识灌输方式,对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够,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大。教师的传统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以书本教育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过程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高中生物教学和其他理科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别。生物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习生物的最好方式是直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获得对生物课程知识的启迪。但因为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学习压力大,导致学生缺少观察现实自然的实践,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高。
(二)操作能力培养不够
高中生物的课本内容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进行设计,一些学校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导致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不足,还有一些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不能很好地保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然而,生物教学实验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生物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教师知识通过书本的理论灌输和PPT的讲解实验展示对学生进行主要的实验教学,这样就不能充分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下降。
二、本原教育体系的创建
本原教育就是要将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内涵中,以学生本人为教育根本,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觉向学生传递,实行国家教学改革的学生化的教学策略。本原教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不但需要进行理论的学习,还需要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根据这个理论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将教师的教学转换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在学生身上进行体现。本原教育需要让老师锻炼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能力,帮助学生探索知识,主动和学生共同合作。
本原教学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的模式是本原教学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方法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和发现知识。本原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要让学生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体现出多样化的技能,从而让合作效果更为突出有效。
三、高中生物课堂本原教学法的内涵
本原,从词义上看主要是本和原两个字组成,本即是本来,根本。原是根源。本原是万物的根本最初,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就是要进入自然界发展的本原层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自然奥秘,提升生物文化发展,夯实生物基础知识,熟练生物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生物学习思维,提升学生道德品行,回归教育真实的教学内涵。本原教育始终坚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高中生物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本能,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理论的共同探讨,生物实验的合作,生物观察的互相促进,以及学习的帮助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延伸生物教育的理念和内涵。
学生的学习既要有主动性,还需要有引导性,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引导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从被动向学生灌输高中生物学知识转变到主动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生物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教学的根源发展出更多的知识体系架构。本原教育认为,教育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情感的培养,高中生物也是深度融合自然,深入结合实际的学科,所以,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尤为关键。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可合作性,可操作性,难度适中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锻炼学生创新的生物实验课程,在高中生物课程之前,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准备进行一定的设计,形成课堂前的前置研究学习,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知识探索,随后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掌握过程。
四、“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本原教学理念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让传统的课堂进一步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然后升华为知识的殿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和教师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一起研究的基本条件。随后,教师创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提供一定的合作探索任务,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随后,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为了实现课堂的转变和深化,本原教学可以拓展出“三学”教学操作模式,也就是说,将教学的过程设置三个主要的环节,即前置研学,团队互学和教师帮学。教师帮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三个教学环节并不是机械地按照线性进行排列,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布置,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个教学的整体。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三学”教学模式。
(一)前置研学
前置研学的主要内容是前置的教学研究。本原教学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高中生物教师要根据知识的规律,注重实操性,创新性,难度适中的原则,将简单的知识点切入前置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点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光和光合作用这个课程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树叶,然后观察树叶的结构,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你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植物的哪些部分进行等。引导学生首先对课本的知识进行预习,然后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并前往大自然实地调查。
前置研学过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掌握课堂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学,要将光合作用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标注,提示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重视这些问题。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前置研究成果进行评估,确保每位同学都已经完成了前置研学的过程,如果有学生没有完成前置研学的过程,就不能进行下一个教学步骤。如果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进行前置研学,教师也可以现场组织一个短暂的前置研学环节,比如,可以利用课堂正式开始的前五到十分钟,让学生主动观察学校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前置研究环节的时间要做好控制,难度也不能过大。
(二)团队互学
在本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组成学习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式的教学,这种合作可以让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让班级共同进行研究。例如,在进行完团队互学后,教师可以正式进行课堂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研磨收集好的树叶,在研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入相应的药水,保证色素破坏,同时对色素进行溶解。研磨完成后,得到绿色的溶液。团队互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组员全部参与研究,每个组员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其他组员进行发言的时候,认真记录好其他组员的发言内容,小组成员的分工需要明确,保证团队互学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这个环节中,应该能够解决前置研学内容中三分之二的问题。例如:例如:在人类遗传病这一章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疾病属于遗传病?又有哪些属于染色体遗传病?然后让学生们分成不同小组,各个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别展开讨论和总结,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属于遗传病的有哪些,属于染色体遗传病的又有哪些,不属于遗传病的是哪些,消除学生们的疑惑。在讨论和探究不同病症是否属于遗传病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更好把握基础知识点,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该问题结合实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教师帮学
教师帮学是贯穿在整个三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教师提示学生加入相应药品的环节就是一种帮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能够体会到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差异,了解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困难,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和辩论。如果学生没有对学到的知识产生疑惑,那么老师就不要主动进行讲解。比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教师在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帮学,具体步骤如下表所示:
五、结语
本原教育的“三学”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给予学生展示和互动的机会,让课堂从传统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进而升华为知识探索的殿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到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来,亲自体会生物学的独特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为高中生物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路径,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乐趣,可以说,本原教育的“三学”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我国高中教学改革,特别是高中生物学习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桂任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第二课堂(D),2021(08):61-62.
[2]马海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的现状及实践[J].学周刊,2021(27):149-150.
[3]刘春燕.中学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21(24):52-53.
[4]李魏魏.“走班制”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6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