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属于重中之重,且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实验论证。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模式,创设优良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一、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应试教育理念影响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关注。从侧面分析体现了学生要想进一步学习,必须通过中考。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提高了对中考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式就具有很强的形式性,即全面灌输物理知识,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该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物理考试成绩则决定了其学习效果,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重视理论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目,若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验教学,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表明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物理本质知识或规律时,主要建立在动手操作与实验研究上。然而目前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并不能全方位开展实验教学,即部分考试计划与教学安排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相当模糊,若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思考意识或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是片刻记忆,极易忘记。
二、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体策略分析
(一)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属于比较直观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实验的了解。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角色,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物理素材的改变情况,思考其中的变化原理。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需要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传授学生物理知识,避免在语言讲解中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
以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在教学中设计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光的折射效果及产生的原理。可在教学中用筷子和透明的水杯开展实验,在透明的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要求学生从侧面的角度观察这根筷子的变化。在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让其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仍需要有趣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拓展物理知识的实验学习。比如,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创作大赛、设置生活实验课题、开展物理实验公开课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参与实验创作大赛时,教师可让学生选择教材内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透镜原理实验创作“照相机”,又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杠杆原理以及滑轮实验创作一个生活小机械等。
(三)丰富实验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之前,很多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实验教学,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不如强化理论部分知识教学,或者给学生开展多样化联系。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实验资源极为匮乏,且学生实验能力不强,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效率,未重视建设或更新校内实验资源。此外,就算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开设了实验,但也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照本宣科,并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可见,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一,重视建设校内实验资源,及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设立专门的实验室,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其二,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学习“应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这部分内容为例,若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可以应用电压表、电流表以及滑动变阻器等给学生演示实验,给学生口述实验的过程,之后记录电阻变化。在此之后给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自主实验,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
三、结语
就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来看,整体比较死板、生硬,加之物理学科知识点较为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也很难主动参与其中,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没有了兴趣的驱动,很难提高自我学习成效。但是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可以突出实验教学效率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深刻体会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不断发散自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自我学习意识,使自我逻辑思考意识得到发散,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春明.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7).
[2]胡建荣.例谈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8(2).
[3]郭永明.论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7(2).
[4]尹瑞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