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郝天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郝天娜,. 营养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24.
摘要:
容器育苗是现代苗木培育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直接在闲散区域进行容器育苗,无需占用耕地,培育管理较为方便,整个育苗周期也得到了明显缩短,可以自行调整造林时间,避开农忙时节。要想实现营养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合理运用,还需要掌握相关技巧,做好育苗地和容器选择、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苗期管理和容器苗造林等工作,保证整个流程的规范合理,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营养袋容器;育苗技术;苗期管理;造林技术
DOI:10.12721/ccn.2022.157124
基金资助:

营养袋容器育苗能够根据种子的生长需要提供营养充足的土壤环境,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在移栽过程中也能够对根部进行有效保护,提高苗木的适应能力,抗病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实际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也要明确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育苗造林的现实需要对技术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利于营养袋容器的规模化运用。

1.容器育苗技术

1.1育苗地及容器的选择

一般会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容器育苗,能够根据苗木的生长需要对周围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使苗木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移栽要求。如果在野外进行容器育苗,则需要选择临近造林地的区域,要保证地势平坦和水源充足,同时也要观察该区域的排水、通风和光照情况,尽可能的选择半阳坡,不能选择地势低洼的区域。

育苗的容器可用黑色聚氯乙烯热压的塑料袋,底部有2个小孔供透水透气,也可用黑色硬质塑料制成的营养钵,容器的大小大约为12cm×12cm×30cm。还有用塑料薄板(板厚0.5cm、长100~110cm、宽10cm)制成的活动方格,每格边长10cm左右。容器育苗采用的培养土有两种:一种是有加养分、微量元素的培养土,用于培养脱毒苗;一种是在使用中不断补充养分的培养土。

1.2营养土配置及消毒

要想为种子发芽提供适宜环境,还需要对使用的营养土进行合理配置,要进行营养土原料的科学选择,一般主要以沤制的锯屑、河沙为基质,要保证比例的合理性,也需要加入其他物质和肥料,主要包括饼肥、过磷酸钙、硫酸钾、尿素、白云石粉和硫酸亚铁等,要保证用量合理,将材料均匀搅拌并消毒处理。有时还会使用普通的营养土,通常会选择果园常的培养土和细砂,实现均匀混合,在培育的过程中根据种子发芽的实际需要来加入适量营养匀速。营养土在选择时可以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实现本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培养土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营养充足和整体的通透性,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

1.3育苗地做床

具体的种植面积需要根据种植的苗量进行确定,结合育苗地的灌溉条件来进行做床,灌溉条件好的可采用高床,灌溉条件差的采用低床或平床。苗床宽度1m左右,长度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超过10m,床面必须平整,床与床之间留出50cm宽空地,作为步道或排灌渠道。

1.4装袋及容器袋排列

要将配置好的营养土装进袋子里,要保证袋内的营养土数量充足,直立排放在苗床上不能出现倾斜的情况,营养袋之间要保证紧密性,接触面不能留有空隙,按照梅花形状进行排列,用土包围和覆盖,保证整体的密实。

1.5种子处理、播种和移植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和消毒处理,其与普通的育苗技术中的操作方法相同。种子处理完成后通常在4月份进行播种,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来确定种子的播种数量以及覆土厚度。

1.6苗期管理

播种后需要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好塑料薄膜对种子进行保护,主要起到保水保墒和保温作用,有利于种子的快速发芽,但是需要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在种子顶土出苗后要及时撤膜。

要保证苗期水分充足,根据每个阶段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灌溉,前期要控制好水量,采用喷水的方式,确定种子扎根发芽后再增加灌水量,尽可能的减少浇水量,以免出现徒长情况。

为了保证培养土中的肥力足够,还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前期要喷施磷酸二氢钾,后期要喷施尿素,要对二者的浓度和次数进行严格管控。

在育苗期间也定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要保证营养袋容器中的氧气充足、土壤疏松,以免出现烂根现象。可以使用波尔多液、硫酸亚铁溶液来以防立枯病,在药物喷施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性。

另外,还需要做好松土工作,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对于杂草要及时清理,以免与苗木争夺养分。若出现出苗密度过大的情况要及时间苗,保证苗期管理水平。

2.营养袋容器苗造林技术

2.1造林时间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适宜造林。在此期间,可于降1-2次透雨后立即造林,栽植后短时间不降雨,不会造成苗木枯死,只要半个月内能降1次透雨仍能获得较高的苗木成活率。

2.2苗木出圃

播种苗以苗龄达到100天以上,出圃时苗根将要扎出袋孔为好。苗木出圃前如果袋内营养土缺水,应灌1次透水,待水稍干,容器袋内营养土稍硬时起苗。起苗时从苗畦一头按顺序出圃,注意保持袋体完整,防止散袋,损伤苗木根系。运输途中要做好保鲜、保湿,防止风吹、暴晒。

2.3栽植

定植穴深度和宽度略大于袋体,采用悬空贴壁栽植方法进行栽植。栽植时要将容器袋底部撕开,并保持苗木根团不散,根系完整。栽植后整平穴面,穴面覆一层虚土,以利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3.营养袋容器苗造林的优缺点

3.1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这种育苗造林技术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实现营养土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利用,让苗木不会受到土壤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林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成活率比较高。

3.2没有明显的缓苗期

在进行苗木运输的过程中营养袋容器可以对苗木根部进行保护,所以可以直接应用于造林工程中,无需进行缓苗处理,苗木移栽后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无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幼林抚育,对育苗技术没有较高要求,在操作上比较简单。

3.3可以延长造林时间

可造林时间比裸根苗长的多,便于合理安排劳动力,造林时间容易掌握。

3.4缩短育苗、造林周期

容器育苗成苗速度快,培育油松、侧柏播种苗100天即可出圃造林。

3.5节省种子

容器育苗每个容器只需播种5-7粒,用0.5千克种子(侧柏、油松)培育的苗木可造林6-7亩,而0.5千克种子培育裸根苗只能造林2-3亩。

3.6机械化育苗

适合于实行机械化育苗,因容器育苗营养条件和管理一致,苗木生长整齐,使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成为可能。

3.7容器苗造林的缺点

容器苗造林的缺点:成本高,育苗费用大,费工复杂,需要大量营养土,苗木矮小,易被杂草灌木所压,整地除草等抚育早期要求高。

结语:营养袋容器育苗造林可以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可以延长造林时间,能够根据时间情况对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而且不会受到季节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植苗技术没有较高要求。但是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不足,需要的营养土比较多,育苗期间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比较高,必须要做好早期抚育工作,要不断进行技术的优化和完善,改善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营养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白祥.营养袋沙地柏育苗和造林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9,(33):57-58.

[2]李桂英.论松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