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由教师主导课堂,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讲解。翻转课堂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方面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将纷繁复杂的生物知识集中于微课等相关互联网课程中,助益学生基础课业知识的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1.有助于完善课堂教学的结构
课堂的教学结构主要是由四个要素构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学习资源,正是由于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才形成了更好的课堂教学。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扮演教学的主要角色。然而教育改革之后,学生变成了教育的核心,开始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2.无论是从时间角度,还是从空间角度来看,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许多局限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想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就要不断进行创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突破时空限制。在全新的教育方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3.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在课堂之间就制定好教学计划,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为学生讲授学科相关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然而在翻转课堂应用之后,学生开始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也开始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还可以同学生讨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形成,从而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相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了学以致用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制作学习视频,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首先,应当制作合理的课堂学习视频,学习视频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在学习视频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包含大量学科知识,使其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要能够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师的默契配合,共同完成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目标非常清楚,这样在制作学习视频的时候才更有针对性和合理性。举个例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胡萝卜素的提取”时,要明确这堂课程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视频。最后,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保持良性互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可以将内心的疑问表达给教师,教师才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因此,教师要制作出适合学生、满足学生兴趣的学习视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注重课堂的知识内化作用
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将学生知识内化于自己的思维架构体系之中,是翻转课堂的根本教学目的。而在翻转课堂之中,课堂环境既是学生提出问题,收获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的地方。而高中课堂教学时间紧,需要在短短的 45 分钟内,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生物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首先,不能够将课堂作为记忆知识的场所,应该凸显课堂的引导效果、内化效果,而机械记忆的工作只需要交给学生在课下进行自我完成。其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在理解生物核心素养内容上存在的障碍,加强同学生交流,落实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蛋白质》一课教学时,学生很难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而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一过程,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同时,还可以同学生讨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形成,从而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相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了学以致用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
3.加强探究教学,培养实事求是生物素养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价值。同时,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完善实验教学。保证学生在安全实验的条件下,自主进行探究工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人员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态度,让其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特点。在此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步骤,先进行取材,随后再经过制片工作,最后在进行观察,发现叶绿色的形状和特点。接着在取材线粒体,并将其染色、观察,了解线粒体的特点。这样的严格引导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明白实事求是的生物核心素养,认识到科学的严肃性,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完善教学引导,突出科学创新精神
科学实现发展,其本质核心就在于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强化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运用。而正是因为需要解决问题,才有了科学研究的目标,才会促使人们不断进行思考。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就会凸显出人类特有的创新精神,将思考实现深化,推动人类去完善,甚至创造一些事物,从而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高中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的重要内容,同我国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掌握创新的生物核心素养,能够加强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生物知识,推动生物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对此,生物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积极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原本的实验材料是选择菠菜。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材料进行创新实验,如生菜、韭菜等材料,提高实验灵活性。此外,在分离实验步骤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滤纸条会接触到层析液的问题,而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借助小烧杯辅助实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实验既需要客观性、科学性,又需要灵活性、创新性,充分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在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考生物原理的知识、技能,使其能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打下良好基础,并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自身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6):89.
[2]丁燕. 微视频在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9.
[3]胡灯标.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94.
[4]孟剑斐.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