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基础教育新课改大纲》的发布,是新一轮新课改的开端。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既有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有必要让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充分地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并与他们的分层性相联系,进行有意义的教育。与“一刀切”式的授课方式比较,实行“分层授课”既符合新一轮新课改的需要,又能适应各阶段的需要,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促进全体同学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城下初中化学课堂化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中学的为班级的教育情况,仍有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
第一个是化学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氛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第一次接触到了一种新的、更深层的化学概念,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原本就会遇到很大的压力与难度。并且,因为初三的学生还面对着中考的重要任务,所以他们的测试压力很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育模式的限制下,他们一直都是处于消极的,有些老师,只会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解释,然后就会让孩子们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化学教学的气氛变得沉闷,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业进展缓慢。
第二,缺乏合适的化学教学设施。以化学课程的特性为基础,在这一课程当中,化学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利用高效的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的时候,也可以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核心素养。然而,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目前我国中学的化学实验器材落后,已不能适应现代的化学实验需求。
第三是缺乏科学的化学教育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初中生的自身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课堂教育时,中学化学老师仍然被“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所约束,主要采取的是授课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和他们的课堂参与等。在这样一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下,往往会引起同学的反感,从而影响到课程的实施。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开展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面前,中学化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前,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上,尊重他们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将他们分为基础层、普通层、拔高层三个层面。应该指出的是,根据分层教育的含义,在对同学们进行分层以前,老师们应该先做好充足的预习工作,利用期末调研活动等方式,来对同学们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认识。但是,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面地展现学生的所有状况,还应该将调查问卷、走访调查等方式,对中学生的性格、态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准确地掌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展开精确的分层。具体地说,基层的同学们在化学上的成就和学习能力都很一般,他们对化学的学习没有多大的热情,很难积极而又高效地将化学知识进行掌握;在一般层级,学生的学科素养处在中等水平,他们可以基本的将有关的化学知识都学会,但是他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还是有一定的不足,往往仅仅是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完全地融会贯通,而不能将课程的内容进行转移和运用。其中,拔高级指的是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和较好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应当指出,在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以后,老师并不是一定而终,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学习心态很好,老师可以适时地使用“提升”,以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自尊心。并在此基础上,将测试结果与不同水平的同学进行再分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
(二)按分层进行教育目的的设置
教育目标也是化学老师开展课堂教育的起点,也是老师进行课堂教育评价的一个主要的参考和基础。在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作为指导,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从而保证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目的的时候,老师还应该考虑到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而且,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只有将基础层、普通层和拔高层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始终遵循着因人而异的原则,从而制订出分层的教学目的,这样就可以让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不然的话,在这个进程当中,会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忽略,而对其进行了设计,使其达到了超出了他们的认识范围的教学目的,这样就会造成了学生对其学习的热情慢慢地失去,很难与中学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需求相匹配。
以《炭与炭的氧化》为例,根据课堂上各年级的特点,进行了分层的教学。具体地说,对于课堂上的基本层的同学,老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以基本的知识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对室温单质炭具有稳定的化学特性进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单质炭的使用情况。此外,随着温度的持续提高,煤炭的活性也会相应地得到加强,并可与各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于一般层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适当提高他们的学习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依据,以课程内容为依据,指导学生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特性,从而让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某-一种化学物质中是否存在单质炭展开判定。对于拔高层的学生,老师可在一般层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拔高,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失氧和得氧的角度,判断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关反应,了解碳与金属发生作用的时候是生成一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在课堂上,通过分层的教育目的,使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设计分层化的课后作业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过去,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题海战术”,这不但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容易使同学们感到无聊。而在分层教学的背景下,中学化学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还应该根据班上不同水平的同学,结合基础层、普通层和上层的同学,进行分层化的课后作业,指导同学们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以达到班上同学们的学习需要。比如说,在“溶解质的质量分数”的分层教育中,老师们就会与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来进行分层的课外活动:对于基础层的同学,可以安排关于溶解的性质的任务,并指导他们去计算溶解的性质,这样可以方便他们在基本的作业中,将所学到的东西都进行了强化,并深化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记忆。对于一般分层的同学,可以在课外的任务中适当加大一些困难,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不能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在习题的训练中加深所学的东西;对于一些拔高级别的同学,可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一些更为具有开放性的课外任务,保证他们能够在这些开放式的作业中,完成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转移和应用,从而让他们自己的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在新一轮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的新一轮教育已经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一刀切”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已被淘汰,很难适应班上全体同学的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只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以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为基础,与分层教学的含义相结合,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目的是让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辉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2(3):174.
[2]包 亚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应用J .中学课程资源, 2022(2):56.
3]_关秋华.核心 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1].知识窗(教师版),2021(18):45.
[4] 丁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概述[J].试题与研究,2020(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