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教育应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为满足社会需要及促进基层医疗的发展,首先要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们需要改革教育理念,改变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教师素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改革管理制度等。
1 改革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讲授得越多,全科医师收获就越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真正落到行动中; 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从授课者、信息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环境以课堂为中心、学习资料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多为灌输式单向传授,且考试方法局限,多为终结性考核,不能很好地培养全科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1]现代医学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全科医师为中心,注重培养全科医师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全科医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全科医师的积极性相结合; 强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者的“岗位胜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对医学教育理念的革新起着新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全科医师为中心,改变以往存在的“三个中心”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突出对全科医师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性教学。
2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上强调基础与临床的整合,于每章节上课前将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及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剂等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将知识进行纵向联系。这样讲授后学生不再感到费解易忘,而是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脉络清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应进行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论文撰写等活动,促进全科医师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及全面发展。[2]此外,组织全科医师参加科研活动是医学教育认证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提高全科医师综合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3 改革教学方法
实施PBL及CBL教学方法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全科医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实践技能。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CBL( case-based learning) 教学法是由PBL教学法发展而来,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法。[3]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可提高全科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并以提高全科医师获取新知识、有效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技能。
4 提高课堂讲课技巧和讲授艺术
应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讲课技巧和讲授艺术。课堂讲授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据调查,学员对某一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45%是与老师的讲课技巧及精彩程度密不可分的。老师讲课越精彩、越生动,越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全科医师渴望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因此要不断拓宽授课内容,课堂讲授不离课本但又超越课本。
5 加强临床实习及医学模拟教学
医学专业侧重于实操能力,因此临床技能培训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应强化临床实习,通过开展医学模拟教学、安排实习医师值班、安排实习医师作为临床操作的助手等手段来培养全科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4]然而,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的实施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导致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出现相对短缺,全科医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医学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加强引进医学模型和培训设备,逐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6 改革考核内容
实操考核部分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建立临床技能量化考核指标,构建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方法(OSCE),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应与形成性评定相结合。[5]考核内容包括临床基本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包括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和各种穿刺技术等。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主要包括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能力、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职业态度等。理论考核部分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题库建设,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进行理论考核。
7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FME) 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设定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教学最低标准: 在课程设置当中一定包括且能够反映出医疗行为和社会科学、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的贡献; 优秀标准: 医疗行为与社会科学、人口与文化背景、医学伦理学等方面要和医学的发展及其社会卫生需求相适应。我国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多数医学院校仅把人文学科作为选修考察课程,即使被设置为必修课程,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因此,应增加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设置,同时活化教学,注重社会实践,开展课间实习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作为全科医师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这是WFME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的明确界定。[6]全科医师要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这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部分全科医师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亲友或亲近人员疾病缠身,甚至因病去世等事件; 部分或是家中有人从事医疗行业,从小受其影响;也有部分全科医师只是按照家人意愿填报的志愿等。基于以上情况,应让全科医师明确自己的专业目的,引导全科医师正确认识职业道德。临床实习阶段是确立医德信念的关键时期。全科医师在临床实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加之社会矛盾及一些负面的职业评价,其人生观、价值观会出现反复和自我怀疑。对此,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遴选医术高、医德好的医生作为全科医师实习阶段的带教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为全科医师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 张波,向常清,周敬群.改良PBL 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全科医师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代医药卫生,2015,31( 9) : 1418-1420.
[2] 崔艳秋,张冬梅,王俊亚.病案教学法在高职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 1) : 109-110.
[3] 常远. 内科学临床见习的带教体会[J]. 学周刊,2016( 7) : 7.[10] 王成,谭芳,李力,等. 教师扮演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3( 24) : 130-131.
[4] 郭楠,张宇,刘丽杰,等. 临床多站式考核在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研究生毕业考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 2) : 26-27.
[5] 翁晓兰. 基于“任务驱动”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 浙江医学,2011,33( 12) : 1850-1851.
[6] 王甜,黄中岩.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 6) :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