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何文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文有,.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 现代物理学报,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124.
摘要: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具有抽象性,且具有很强逻辑性,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期间,老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养成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期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教学,老师需要灵活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将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具体教学案例相结合,在具体教学期间分析应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为初中阶段的物理老师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探式教学法;初中物理;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124
基金资助: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它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部分教师虽然认可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要求,但由于对探究式教学本质的把握不到位,对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导致教师在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了解相关理论的主要来源,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记忆。探究式教学方法通常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特征对指定的学习内容进行详细探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存在的规律,并对其内涵进行充分掌握。同时,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下,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运用,结合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验证,进而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逐渐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一)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情境主要是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感氛围在物理教学期间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采取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将探究问题引出,由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物理课程教学期间,老师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创设情境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创建,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思路。

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这节课程时,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当中的一个片段。在该片段当中,有一个镜头是登陆诺曼战役中,有的战士对水中的目标进行瞄准,但是发射的子弹却总是射不中目标,从目标的上部位置划过。老师便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这一影视片段向学生提出探究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探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狙击手在射击目标时频频出现失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由此便可以瞬间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并且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答案。这无疑也为提升物理教学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也是在今后物理学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创新探究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思路和教学模式。

(二)善于构建学习障碍,养成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双重影响,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难免会出现探究过程无序、探究要点不明以及探究重点偏移的现象,所以老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期间,要注重合理引导、适当进入,进一步在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当中,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问题探究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欧姆定律》为例,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电阻当中的电流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掌握本节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随后老师可以通过适当选取实验道具,优化实验设计方法,进而完成物理探究实验,初步总结出“当电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值和电流值两者成正比关系”这一论断。之后老师再试探性地为学生创立设置学习障碍点,提出“电阻电流大小受什么影响”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猜测和探究。通过实践验证,得到“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的规律。通过构建学习障碍与学习问题,可以在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将物理探究式教学活动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当中由浅及深,逐次开展探究活动,养成学生思维观点和思维态度,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养成效率和质量。

(三)有效互动,突出主体探究

学生需要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也是保证学生健康学习和快乐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亦是如此。在探究式教学期间老师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凸显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探究活动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强化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格局,为学生展开探究学习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节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能够引起物体浮力的大小变化,让学生从主题角度出发,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当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乒乓球投入水中会浮起来的现象,同时进行实验对比,可以将一个铁球投入水中,让学生思考“铁球为什么会沉入水中”。通过两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让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是否受到形状的影响,或者是受到物体的质量或者体积的影响,继而让学生组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以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发挥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意义,提升共同学习的意识,强化学生在物理探究实验当中的主体地位。

(四)紧紧围绕学科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物理学科是对客观世界当中的物体和事件提出疑问和解决方案的科学,老师在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期间,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收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灵活性的运用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是能够让学生引起深思的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并且能够引出另一些问题。

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十分好奇“为什么人站在地上会认为汽车跑得很快,但是坐在汽车上却认为路边的树一直在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老师让学生思考如何选取参照物。即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若是让学生思考一百年以后的环境变化如何,也是相当不合适的。这个问题虽然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但是过程过于复杂,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也不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论据和论证。学生在进行思考时,只会对云量增加等因素进行思考,获得气候变化的未来发展态势,对气流天气和气温环境及植物的影响等因素考虑较少。在物理实验探究期间,物理实验活动和观察的实验数据,通过应用器官感知或者借助于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可以获得物质的特性。有时对部分条件进行控制展开实验,可以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面对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好好思考解决问题,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达到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02):39.

[2]卞绍杰.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29):70-71.

[3]牛德渊.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