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生还是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跨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接触的东西比较少,容易管理,对班主任比较尊重。所以,小学班主任应当提升教学管理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方式管理学生,这样能起到较好的管理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很多好习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针对班级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班级内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班主任教学管理的意义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管理内容与新课改的要求与标准进行有机融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教师将教学理论与具体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依照学校的人才管理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逐步优化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
二、班主任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班主任过于重视班级荣誉,班主任为表现自己的成绩,往往将班级荣誉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班级荣誉的评比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标准和目标的,如果过于重视班级荣誉,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班主任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也没有把学生需求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标准。而且班主任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对学生比较严厉,甚至有时会出现体罚学生的情况,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紧张。三是班主任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班主任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成绩为主。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显然违背素质教育理念,无法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三、班主任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心理
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对于学校环境和学习方式的认知已经大致形成,心境也发生变化,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时常会惹麻烦、调皮捣蛋。所以,班主任需要关注到这一点,及时纠正其错误,并提出可行性的修正建议,为其学习保驾护航。班主任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谈,让其知道班主任对其想法的关心,这对降低其的逆反心理非常有帮助。另外,这一阶段的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欲望比较强,课堂活跃程度很高,甚至会不分场合地与同学在课上讲话。这个时候,班主任要避免一味地指责学生,应当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引导其在课下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进行交流。班主任对课上守规矩的学生可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改掉坏习惯。
(二)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
小学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帮手,能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但是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要特别慎重,因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不强,由此,班主任要选择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学生担当班干部的职位,这样才能了解到班级里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使班集体更加团结。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调节班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帮助班干部树立管理威信,使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友好相处。
(三)加强家校合作
班主任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其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起来,以此优化管理工作。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的成绩一直处于上游阶段,但是在期中考试之后,学生的成绩有下滑的趋势,对此,班主任可以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并告知家长学生成绩下滑这一问题,从而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该问题的办法。除了家访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与家长联系、沟通,如QQ、微信等。这样能较好的实现家校合作,达成教育目标。
(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气,有的学生比较内向,需要班主任进行鼓励和夸奖,给予其自信,帮助孩子变得自信、积极向上。有的学生活泼调皮,但是同时也比较聪明,这就需要班主任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改变,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制约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性格脾气。有些学生比较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的开导,安排让学生当志愿者,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在学习方面学生也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班主任需要将二者中和,积极地与任课老师交流,合理安排学生的位置,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使班级有良好的风气。
(五)与任课教师交流
班主任应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比如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通过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能掌握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班主任要及时针对各种问题,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议解决策略,以鼓励等有效的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班主任与课任教师的沟通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视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变,以确保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能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班主任管理效果的优劣对整体班级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管理,能为任课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关键性作用。除此以外,班主任还要采取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更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提升学生的自律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技巧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118-120.
[2]贾淑惠.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90.
[3]潘生武.农村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