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实施路径
孟德好 詹昭 季伟伟 朱文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孟德好 詹昭 季伟伟 朱文生,.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实施路径[J]. 中国城镇,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920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文章以某地区为例,从现状问题、建设目标、建设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和概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电网规划建设实施路径,对各地区城镇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电网规划
DOI:10.12721/ccn.2023.159201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也逐渐得以完善,而配电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城市能源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与策略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由于电力领域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性的联系,且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的问题,国家级相关领域也对配电网的规划与设计予以了充分的重视,旨在从本质上改变电力行业的价值链,有效的提高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者,这对进一步保障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存在的问题

1.1规划与建设不协调

农村配电网的规划、建设除了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与所在地区的规划相协调。而在这个过程中,村镇规划建设的涉及范围普遍较广,如果不能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将会很难为农村配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打下基础,严重时甚至还会与其他领域的建设发生冲突,影响到农村的整体发展。

1.2自动化水平低

现阶段,在智能电网的不断推行下,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涉及范围全部具备全面性和广泛性,主动配电网建设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是当前电力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阻碍了当前电力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配电网供电的结构性与整个电力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较差,也缺乏队电站建设以及对日常养护、维修的重视,从整体上来看,主动配电网的供电技术缺乏可靠性、科学性,有效性。

1.3不合理用电

农村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易受到人们日常用电行为的影响,这些用电行为特指如盗用电力资源、违规私拉线路等一些不正确用电状况。这些违规用电情况除了会影响农村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之外,还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风险。为此,有关单位必须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提升人们的安全用电意识,为农村配电网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2新型城镇化的配电网规划建设实施路径

2.1全面采用现代科技创新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

信息技术与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为需求响应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适应新能源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源网荷储”资源互动,充分运用能源互联网“云、大、物、移、智”技术,不断加强电网与信息网、交通网、能源网的融合。加强相关技术研发费用与人员投入,建立高效的信息交互系统。同时,在用户阶段加大电力市场调研,以主动增强服务意识为切入点,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理念,打造创新性客户互动平台,利用SG信息媒介及时了解客户用电需求要点,及时更新、完善客户的基础用电信息,完善对所有用电户主信息的无中心化沟通。

2.2智能运维提升

加快推进配电无人机巡应用。全面推广多旋翼无人机飞巡在配网线路的应用,常态化开展配网线路无人机飞巡作业,2022年试点完成2回配网线路“自主巡航+三维建模”应用,总结一套可复制的方案,为下一步开展配网线路高效、智能运维奠定基础,2025年实现无人机自主巡航覆盖率100%。推广智慧安监系统应用。应用智慧安监系统,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作业风险“连续实时监控,事后大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的转变。实现线上全时段开展作业安全监督检查,加强违章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及时预警违章数量突增的班站所、施工单位,提前开展现场安全风险防控。试点电缆附件在线监测应用。应用自主的某相关科技项目成果,在电缆附件加装无源监测装置,通过监测电缆附件处运行温度、局放数据,实时监测电缆附件劣化情况,提前发出警示,提前处理潜在缺陷,降低电缆故障率,提高电缆线路供电可靠性。2023年完成核心区所有电缆附件的在线监测。推行配电智能运维。基于南网智能配电网数据全域感知共享,和设备状态体系评价,有序实现设备风险评价和差异化运维策略系统自动生成,实现运维检修向主动差异化运维转变。优化数字配电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在原运维管理模式基础上,结合对数字配网的管理要求,修编本供电局配网管理相关制度、现场作业指导书,总结提炼配网网智能化建设改造在调试、验收、日常巡维、运行分析、设备检修等全流程的管理经验。

2.3加强对现有配电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针对主动配电网与整个电力系统协同性差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提高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对其差异性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从本质上摆脱传统配电网络的束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大创新力度和实践力度,致力于提高城市能源主动配电的自动化水平。其次,要加大配电网络规划与建设的设计范围,使之应用范围更为的广泛,普及度更高,特别要加强偏远的山区、高寒地区的规划与改造。最后,要进一步结合相关情况优化网络设计,加大对用电的分布情况的计算和评估,更好地保持负荷的平衡性,较低能耗,保证配电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成本支出,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得以升级,为无功配电网的控制创造的有利条件,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4引入物联网技术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配电网运行特性,提升农村配电网规划能力,首先须了解农村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即大量收集农村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当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应对如此海量电网输配电的数据分析、储存、传输的性能要求,须引入集成度更高的传感采集终端,并建立更快速的数据传输网络,搭建智能化的海量数据处理中心。上述各项要求在电力物联网的框架下可方便的实施,应用电力物联网系统,农村配电网的运行、调度、电力输送、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等数据,可实时采集和传输,在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储存与分析,借助于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完整、全面地展现配网运行的整体情况和具体细节,为监控和后台操作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借助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方式,改变以往数据分析和展示的形式,更加快捷高效、直观。

结语

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给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南方某地区为案例,通过对该地区的电网指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统筹分析,提出标准化、智能化等4个维度的16项可量化的新型城镇化配电网指标。从网架完善、智能装备等6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其适应性并重的重点任务举措,为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方向。能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进程,同时可有效促进供电企业的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和人才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长锥,王旭阳,张林垚,等.基于差异化经济发展的新型城镇配电网评估方法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17(04):24-37.

[2]叶斌,代磊,马静,等.面向新型城镇化的未来配电网形态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9,21(02):56-61.

[3]程超,熊亚崎,张林英.新型城镇化对配电网发展的影响初探[J].低碳技术,2016,(08):62-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