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游戏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师生关系,其乐融融
要想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传统的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 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大多会等待老师的帮助,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如果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孩子面前你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他的母亲,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感受到温暖。
镜头一: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刚离开他们的爸爸妈妈还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这时候特别需要更多的关爱,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就像妈妈一样,孩子感受到了,他们就愿意和你成为朋友,我们班有个特别爱哭的小女孩,每天入园都要哭一会,这时候我会微笑着拥抱她,帮她抹掉眼泪,牵着她的小手告诉她:彭妈妈喜欢你呢,这么一说小女孩就不哭了,每天开心地来幼儿园,性格也开朗了,现在特别喜欢表现自己。
镜头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班级有创意的环境,难免要登高爬梯,记得有一次,我需要把小朋友的作品挂在横梁上,于是我端了一张桌子,上面叠了一张桌子,最上面还放了一张小椅子,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爬了上去,这时候一位小朋友急忙走过来,关心的说:“老师,你要小心呀!”
(二)宽松环境,互通共融
曾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园子里的虫儿、花儿、伙伴儿是他印象最深刻的,在百草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可见,孩子们是需要快乐的,只有快乐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鲁迅有百草园我们有小绿屋,绿屋的主人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孩子们在他们的小天地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吧:认识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画一画可爱的植物,看小朋友还带来了水果,要在小绿屋里举行水果品尝会呢,在这里留下了每个孩子的足迹,也留下了每个孩子的欢声笑语,这种宽松、自由、和谐地快乐学习环境既有学习的氛围,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索,乐在其中
看到“自主”二字大家都会想到一直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它把发挥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教学中强调培养幼儿自信、自立、自知、自制、自尊等良好品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观察、思考、想像、创造等能力。比如:在一次小班“吹泡泡”的活动中,教师出示了许多形状的图形宝宝,问道:“小朋友,我们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呀”?有小朋友说:三角形、正方形,也有小朋友说: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吹出来的都是圆形,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有了分歧,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请每个孩子自主选择图形,自己去吹一吹,看看到底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来。对于孩子不确定的答案我的处理方式是先让孩子猜想,然后通过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孩子们自己找出的答案才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感知泡泡,是每个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真正做到“玩中学”。
二、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鼓励者、欣赏者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和赞扬,学会把夸奖、赞扬变为鼓励和欣赏。
(一)关注引导,转变观念
大家都有体会过: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在你看来他画得并不怎么样。 比如:有些孩子每次画完图画都会跑到你的面前,拎着他的图画,用那双渴望的小眼神看着你,这时候家长给出的反应直接影响他下次是否还会继续重复做这件事情,有的家长可能会给出肯定的表扬,有些家长可能不是那么重视,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在玩滑板车,我就对他说:“你的脚一前一后地滑的可真快呀,好厉害!”他听了以后滑的更快了而且更有兴趣了。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其次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有体验到快乐的学习。
(二)挖掘闪光,激发热情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学习有了直接的兴趣之后,还有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样就能激发他的间接兴趣。
例如:孩子在学习一项乐器的时候,会觉得每天练习很烦还有觉得学习乐理很枯燥,那样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想要在音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学习乐理和坚持每天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三)灵活切换,适时介入
小孩子总是对于很多东西充满了好奇,遇到不懂的事情的总是会询问家长。如果孩子自己动手把家里的玩具给拆了,家长不要忙着责备孩子。要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内部构造,怎么样才可以把它们重新装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讲述一些小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孩子的问题切不可以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如果自己实在是不懂的话也不能敷衍了事,可以等到自己弄明白了再告诉孩子。对于孩子,家长不能采取欺骗的态度,这样子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以后。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问我:妈妈,什么是海市蜃楼?这是他在一本科学小知识里看到的,我与他一起分享过的书籍,当时在分享的时候我没有在意,只是简单的让他了解一下,过了几天他突然问我,我当时愣在那里,因为我也不是很明白,于是我对他说:我们一起去故事书里找找答案吧!然后他非常开心的与我再次讨论起来,说到海市蜃楼的时候他特意停了一下,我用一个小故事把这种自然现象解释了一下,他可能不是很明白,但是如果他下次遇到这个问题我相信他一定会学得更认真。
(四)创造条件,助推衔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家长整天在孩子面前玩游戏,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沉迷于电子游戏,怎么可能会去热爱学习呢?相信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外部环境,所以作为家长可以在幼儿面前多阅读书籍,让你的孩子你和一样爱上阅读,为自己的孩子塑造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快乐的学习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让我们一起使学习变得快乐吧!
参考文献:
1. 孙丽娟.浅析让幼儿快乐学习的有效实践策略.<期刊>社会科学.学前教育
2. 孟根图雅.如何构建幼儿快乐教学模式. 论坛_基础教育 (2016年15期)
3. 常媛静.环境——帮助幼儿快乐学习的又一位老师. 《读与写杂志》第8卷第9期
作者简介:
彭国英(1988.10-),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溧阳市新区实验幼儿园,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