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课程现状
1.课程开设情况。相对于公办学校、院校来说,独立学院起步较晚,就业指导课程起点相对低一些,随着独立学院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后,就业指导课程才被重视起来。当前课程为公共必修课,面对学校各专业学生,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分5个学期,每学期8个学时,每个课程0.5学分。通过分层抽样对200名学生调查显示,68%认为课程学分底、重视不够;57%认为课程开设“战线”太长,内容也相对枯燥;81%希望多一些实战演练,并非板书教学。
2.教师配备情况。基于独立学院自负盈亏的办学模式,为压缩办学成本,教职工人员相对紧缺。近年来独立学院这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的授课任务基本分配到二级单位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相比从企业、事业单位等引进来的相对年长的教师来说,其就业指导的经验能力有待商榷和考验。
3.学生反馈情况。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不高,针对文理综合类独立学
院的学生进行调查表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造等文科类学生相对活跃的专业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应多一些“实战操作要多一些,尽可能减少理论”,而纯工科类学生则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尽可能多一些理论案例、减少演练和对话”,则艺术类学生则认为,“提高实战操作,尤其注重多开展与企业面对面的线上模拟课程”。对此,就业指导课对不同方向专业学生来说,如果用同一类的课程大纲教案去讲授理论知识,没有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去做分类引导教学话,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并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受疫情影响下教学改革的意义
2020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更加严峻和复杂,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独立学院纷纷探索起“空中双选会”“云求职、云就业”等一系网络招聘方式,帮助毕业生就业。大多数毕业生对这些“云”求职的方式保留谨慎态度,一方面对“云”就业具备的面试技巧没有准确把握,尤其对网上企业资质核查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网上企业应聘中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应聘流程均有所顾虑;另一方面,面对一些突发状况问题,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实体经济企业出现了不可预估的动荡,不稳定的现状让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也出现变化。如何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上做创新和改进,让独立学院毕业生从容自信走向社会,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意义和目的,对课程指导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相对不足。当前,受疫情影响下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不再只是“填鸭式”的讲授,更应该结合后疫情时代,开展多形式的课题教学改革,让学生对动荡不羁的外界变化和企业不稳定的发展实际作出准确的分析,更好的顺应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同时,课程中“职业生涯与规划”“创业教育”“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就业行动能力”已不能满足现有实际发展要求,因此相对于此前的课程设计、大纲内容应结合最新的发展形势进行修订和改进。
2.队伍专业化有待加强。近年来,教育部对辅导员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后,不少独立学院在近一年通过“内留外招”的方式招聘一定数量年轻辅导员,以此满足师生比要求。然而,在就业指导课程上,也会出现辅导员年轻化程度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有待考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独立学院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年轻辅导员超过50%,很多年轻辅导员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就业。当前独立学院也迎来转设“加速期”,一方面转设成民办学校后脱离了母体学校的支持,独立学院需不断引进高职称、有经验教学说的师资队伍,才能稳住今后民办学校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就业指导上实际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面临的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有待提高。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反馈就业指导课程“实战演练”情景模拟没有完全放开、理论“说教”时间太多,希望教学形式可以做一些调整。因此按目前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领悟吃透就业技巧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大纲大多来源于负责部门,不少上课教师套用部门所制定的大纲生搬硬套,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很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没有很好提高课程活跃度。
四、解决的策略
1.合理制定课程设计。独立学院可结合自身情况,成立以就业部、教务部、学工部、宣传部和思政部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教学研究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优势,制定以校方、企业和学生相互促进的课程改革体系,让学生在参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能切实对标企业人才需要的方向,提供学生直接可以参与企业职场模拟招聘的机会,将案例搬到课堂,将课程教学丰富起来;要聚焦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与行为教育、就业指导与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法制教育为一体的“四位一体”指导课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让新的课程体系与原有的“职业发展、求职技能、创业教育”相融贯通,更好应对后疫情时代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2.切实提高专业队伍建设。坚持“以培促赛”的工作思路,提升专业队伍水平。结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偏弱的短板,聘请人社局,经验丰富教授、专家等定期开展讲座、沙龙和团体辅导培训,提高教学综合能力;围绕理论基本功、情景模拟和职场PK等环节开展校内“就业技能课程大赛”,激发教师队伍主动思考、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能力。此外,建议将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课程改革课题、比赛纳入职称评审的主要参评条件,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对就业课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推动“翻转式”课堂教学。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方式。鼓励教师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化身“网红主播”线上借助腾讯课堂、钉钉等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设计教学大纲。课前可将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在线下教学积极为学生做好课程辅导,挖掘学生内心自主投入就业的动力元素,这样老师变成辅助教学,学生转为主动领学的教学模式。最终可以发展形成以学生个性化案例为主导、线上线下“一人一案”的互动模式。教师做好实施监督和指导,积极推动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导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就业能力。切实推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师角色转变、课程改革模式、监督管理模式得到颠覆性的转变。
五、结论
经过分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动、加强顶层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方法,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和比赛力度,推动翻转式课题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教学效果。聚焦当前后疫情时代就业形势的变化,多研究、思考和寻找可提供实践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法,为独立学院转设民办学校后的就业指导课程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