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要点
1、抓教育理念、管理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需要在方方面面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帮助,融入微观管理理念,实现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融合,要积极接受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比如,校长要结合学校的真实情况,融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教育理念,不仅要让教师拥有归属感、责任感,还要让学生能够以最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校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管理理念方面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呈现理想化的教育模式。同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学会放权,把权力下放给任课教师、班主任,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发挥、独立成长的机会,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实现学校、班级的创新管理,校长和教师共同发展、进步。
2、抓好育人工作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一定要抓好育人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校长、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品行、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比如,生命意识、劳动习惯等,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先进个人等育人活动,在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构建和谐、干净、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校长要设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育能力,还要考察教师的道德修养、育人能力,并且要鼓励教师用这种标准来评价学生,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除此之外,基于新时代背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持续优化管理模式,只有教育人员、管理人员不断进步,才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人物,从而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真正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效率。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策略
1、实现自身角色改变
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实现校长管理角色的改变。
首先,校长要成为教育办学的执行者,当前学校类型比较多,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等,每一个学校类型对应的办学主体也是不同的,此时校长不再属于上级的化身,而是教育办学的执行者,在具体的执行期间,校长和办学者会出现一些冲突与矛盾,但是校长要兼顾教育、管理、社会、政治等标准,实现和办学者之间的博弈、合作、协调,这样才能够让校园稳定运行下去。
其次,校长要成为教师的利益维护者与组织管理者,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人来引领、指导,而校长就是教师成长道路中的引领者与指导者,要想成为一个高素质、能力强的校长,就要努力营造健康环境氛围,鼓励教师去争取荣誉、进修、评职称,全面维护教师的利益。
最后,校长要成为学生发展的维护者与保证者,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兼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负担、活动需求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平衡学校管理制度落实。除此之外,校长也要成为体现家长意愿的人,获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帮助家长维护学生的利益,真正实现家校联合教育,这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学校管理效果。校长要关注环境建设、教育建设的细节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奉献者,能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管理能力。
2、巧妙融入行知思想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融入行知思想,渗透人本化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首先,在办学目标方面一定要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办学目标能够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和规格,陶行知先生提出办学需要有大目的,由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树立提升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教育目标,还需要把服务于社会改造、国家发展作为办学目标与教育目标,让小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到有章可循、立足生活,引导教师在传递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融合真实生活来设定学校管理制度与规章,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真正有所提升与学习,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为之后投入到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校长也要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具备一定的公德心,构建“活”的学校,实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融合,增强教师、自我的教育责任感。
除此之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发扬同甘共苦、民主的陶行知思想,展现出校长、教师的开辟精神、责任心、信仰心,能够更加用心、专注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成为小学生成长、学习中的重要指路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治理,这才是最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强化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拥有较强的事物辨析能力,校长要设定一定的激励机制,强化对学生的鼓励、肯定、支持,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我管理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应当清楚认识到主要管理的是学生。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校长应当将过去的被动管理学生转变为启发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观念,引导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与实践活动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相关主体地位。
例如,在日常教学之余,校长应当引导相关教师组织文化与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放松身心与增强体质,增进学生对于同学、老师、集体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论是知识竞答、科技节、校园文化周、体育竞赛、诗歌朗诵、演讲等活动,都需要学生参与,校长可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学段,帮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或者活动社团,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各个社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的小学生。
4、加强管理沟通工作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为更好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还需要有效加强管理沟通联动工作,让校长与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沟通更加通畅,在校长以及教师的联动下,全面提高学校管理的效果,总结科学的经验与做法。
例如,在“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校长通过提前做好规划部署,以及与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沟通,在活动中利用电话、微信等保持实时沟通,可以紧密结合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小学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于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通过有效沟通,可以更好交流与介绍不同课程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的方式,总结与发现学生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中,更好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温馨、健康的校园,校长需要有效转变自身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深入教育一线纳入日程,并保证切实落实,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校长管理工作的效果,还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韦国冠. 浅谈小学校长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 中外交流,2019(11):142-143.
[2] 黄武堂. 新课改下的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措施[J]. 文渊(小学版),2019(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