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魏炳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魏炳成,. 初中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 教学管理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8.
摘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除了需要开展必要的德育课程之外,还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关爱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教师,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责任重大。在此阶段,班主任教师应当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若干有效途径来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
关键词: 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有效途径德育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008
基金资助:

引言

无私之爱,是现代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石。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导师作业,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一手抓监督学生成绩,一手抓学生人生成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需要的是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于细微之处观察、关爱学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有着无限希望,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爱的呵护和教育之下进行学习和成长,并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积极的发展和提升。

一、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不管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还是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而往往忽视了那些成绩平平或者较差,表现一般的学生。另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教师一些不恰当的工作方式导致一些学生感觉不平衡,或者觉得自身不受重视。作为班主任教师,其要想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同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便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出足够的理解。在平时,要积极主动去帮助一些学习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怀,同时要严明奖惩制度,让每位表现好的学生都受到表扬和鼓励,每一位犯错的学生都接受适当的惩罚,只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教师才能在所有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配合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另外,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要有一定的创新,例如,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以生活实践的形式,带领学生去参观爱国主题公园、打扫敬老院等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爱心。

二、将德育渗透到班规班纪之中

班级纪律和规定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准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把握管理尺度,为方便管理,要设定一系列的管理准绳,从而更好地维护班级纪律,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要尽可能详细,其中的内容要包括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适当加入奖惩措施。例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氛围,但在课余时间不允许借助交流机会大声喧哗;学生要严于律己,向榜样学习等。教师通过设置奖惩措施,有效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形象。另外,班主任还应当在班规中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制度,让学生能够及时反映制度中的缺陷,同时要让学生多提出自己的意见,为班级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

班主任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制定一些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添加一些适当的元素,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之向正常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模仿吸烟等不良陋习,此时,班主任如果通过谈话或者斥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但不会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和吸烟的危害,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班主任如果借助其他形式,如宣传片、影像等向学生传播吸烟危害等健康知识,则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以身作则,引导并爱护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教学活动创设和开展的引领者,进而班主任综合素质的碎屏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身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效仿能力就比较强,会有意识地去模仿,好的行为举止会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不良举止对其思想道德提升无疑是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以身作则来引导并关爱学生,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时,还应当加强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这对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为了将德育教育全面地落实下去,还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要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比如,班主任可以主动去拾起地上的杂物,这种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去效仿,使其自主地去维护班级环境,也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通过细小的行为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其主动地向自身吐露心事,进一步采取对策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疑问,也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且给予信任和尊重,这不仅可以调动课堂参与度,还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沟通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承受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寻找解决办法,而部分学生则会因困难而产生不良心理状况,这将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应当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注重心理沟通方式,采取恰当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展开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工作的最大化作用,推动整体教育工作朝着理想化方向顺利进行。比如,对于某位上课溜号学生应加强心理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掌握其溜号的原因,以便于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互动和交流可以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进一步促使他们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在掌握其心理状况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指导,使其从不良心理状态中快速解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六、巧妙利用“互联网+”与教育传播学理论

在德育中运用单一的教学媒体是难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的。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导致德育流于表面。开展以灌输为主的德育的教师忽视了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这会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停滞不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5G”时代。微课、自媒体等的出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更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经整合归纳能够成为适宜的德育课程资源。互联网为德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在新时代,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传播学理论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德育情境,利用权威媒体平台发布的相关材料,设计具备趣味性、多样性的德育课堂教学,以不断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结语

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开展方法正确与否将决定学生的身心发展方向,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态度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学生这一特殊而又敏感的时期,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注意到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准确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在这一关键期引导学生摆正态度,打好人生基础。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渗透德育教育,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锋云.浅谈初中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智慧,2020(8):47-48.

[2]张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渗透[J].家长(下半月),2020(2):183.

[3]管庆旭.浅谈初中班级管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智慧,2020(9):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