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如何才能更好地育人呢?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积极贯彻落实德育,充分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要求。以高中班主任为例,高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运用有效策略实施德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并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一、细化班级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和神圣使命。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的两大任务,二者密不可分。一个真正称职的人民教师能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高中班主任有两项基本工作,一是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开展班级工作,管理和教育学生,建设优秀班集体,将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品质优良、本领过硬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能营造良好的氛围,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工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是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1. 规定作息时间,培养学生遵守时间、按时作息的习惯
高中学校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制定科学的时间计划,按时作息,保证有规律的学习和休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规定作息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树立时间观念。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2.细化卫生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要求包括个人卫生要求和公共卫生要求两个方面。个人卫生要求包括每天刷牙洗脸、勤洗澡等,公共卫生要求包括保持校园环境优美、教室整洁,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细化卫生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进而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3.强调学习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学生存在学习惰性,且这种惰性会“传染”,进而导致整个班级学风不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强调学习纪律,以严格的纪律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等。 4.明确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是人们为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讲礼仪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是学生具有良好形象的表现。班主任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礼仪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提高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度。
二、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的心理辅导大体上分为班级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两种。1.班级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指由班主任设计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能够使学生热爱学习、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能够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具备积极乐观、善于发现自身长处和不足的人格品质,能够使学生养成科学规律的作息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正确的消费观念等。2.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指由班主任进行的针对班级个别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的辅导。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对待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比较简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易产生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这些若得不到及时解决,便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在开展个别辅导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与当事学生的谈话,明确其问题的核心所在。开展个别辅导时,班主任首先要与当事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然后通过倾听、询问、鼓励、安慰等方式对其进行多层次的心理辅导。
三、巧用主题班会,使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高中生处于由少年过渡到成年,身心均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正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可以开展以“立志”“理想”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思考未来。学生需要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进行思考。在开展以“理想”为主题的班会前,班主任要认真选材、精心组织,可以邀请正在就读重点大学的往届师兄师姐现身说法,讲述他们的大学生活及高中时代的成才故事。这样的沟通交流,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斗志。
四、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培育“三观”
“三观”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呢?首先,要全面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把“三观”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其次,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互助合作、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探究式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寻找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再 次,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素材,以典型的实例,鼓励学生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待人友善、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德育模式,使德育更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步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这说明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德育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实实在在结合现实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道德品格培养活动。班主任应开展贴近生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从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道理
五、构筑家校沟通桥梁,形成德育合力
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父母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推进家校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一方面要去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向家长反馈。班主任应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发挥家校教育合力。家校共建的落实,教育合力的形成,十分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构建家校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运用各种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心理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有效开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26.
[2]张小峰.探究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59.
[3]陈健.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