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
陈应秋 冯明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应秋 冯明星,. 医养结合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J]. 护理研究杂志,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323.
摘要: 目的 研究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0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组,50例/组。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指导,将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以及管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比焦虑程度: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生活质量: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于护理后评估管理质量,观察组在疾病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既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质量,有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医养结合;延续护理;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323
基金资助:

慢性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慢性病的患病人群增多,主要涉及到五官、大脑、心脏、关节等,伴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而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需要在院外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治疗,这需要患者具备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延续护理的运用则可以培养患者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1-2]。医养结合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措施,通过医养结合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汇总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100例,纳入研究对象的时间段是2022年1月——2023年1月。分组时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n=50)包括28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60-85岁,平均值是(72.64±2.19)岁;病程3-15年,平均值是(8.86±1.49)年。对照组50例中包括30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其平均年龄是(72.45±2.38)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3.5年,平均病程是(8.84±1.53)年。经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可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指导:向患者进行口头宣教,介绍用药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务必要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家属负责监督和指导。

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下的延续护理: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和护理建议,并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落实具体的护理工作。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至少3年以上),且均是考核成功后入组开展工作。主管护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指导,临床护士负责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护理任务主要是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疾病认知度,强化预防和应对措施,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疾病情况,充分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向患者说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个体健康教育和集中健康教育两种形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需求。每周二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和会议,邀请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采取心理咨询改善患者的情绪。

1.3评价标准

(1)焦虑程度:选择在护理前和护理后两个时间点,评估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评估焦虑程度时,使用的工具是焦虑自评量表(SAS)[3],SAS量表的分界值是50分,所得分数在分界值(50分)以下,代表患者并未出现焦虑情绪;得分超过50分,说明患者已经出现了焦虑情绪,并且随着所得分数的升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得分在70分以上表示患者是重度焦虑。

(2)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共选择两个时间点,分别是护理前、护理后,评估生活质量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4]作为评价工具,总得分是100分,最终评估所得分数越接近于百分,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若得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3)管理质量:在护理结束后评估管理质量,主要评估四个方面,分别是疾病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生活能力,各项指标均采取十分制的评价方式,所得分数越接近于十分,代表患者在该方面的管理质量越佳[5]

1.4统计学处理

分析数据的软件是SPPS25.0,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例数/百分率),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焦虑程度

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均小于护理前,护理后横向比较提示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的焦虑评分对比(x̄±s,分)截图1741069058.png

2.2对比生活质量

护理前比较生活质量,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和护理前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大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截图1741069058.png

2.3对比管理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在疾病知晓度、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x̄±s,分)截图1741069069.png

3讨论

老年慢性病是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类型,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了解少,导致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欠缺,影响护理效果。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尤其是要注重延续护理。延续护理是医院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院内护理在院外的延伸,而医养结合模式是当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而言更为理想的一种管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护,不仅可以让患者出院后得到延续性的照护和卫生保健,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生活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照护,从而减轻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7]。本研究显示,经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其护理后焦虑程度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患者的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强,体现了护理优势。

综上,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医养结合下延续护理的优势显著,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碧霞,徐述,兰娟,等.新形势医养结合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73-175.

[2]余睿,莫秀献,韦莹,等.医养结合模式在农村老年慢性病干预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208-209.

[3]廖生武,朱宏,谭碧慧.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7):770-776.

[4]吴美芳.基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0):4339-4341.

[5]李婷艳."互联网+医养结合"管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3):345-348.

[6]吴素琴,胡慧英.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6):199-200.

[7]何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1):181-18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