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思政教育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它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吸取二者的独特优势,相辅相成,运用多种渠道,深度挖掘学科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
(一)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契合性较强
在高中阶段,思政课和信息技术课程都属于学生的必修课,但两者之间的教学地位和教学任务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信息技术通常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其核心目的,并且不会作为学生高考的加分科目,相对于思政课程,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小得多,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具备了深入实施课程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条件。此外,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度:一是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特点,也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技术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一特点就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长远的发展。二是,思政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公众参与感和政治认同感,所以,思政课的内容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信息技术是一个传播思政内容的载体,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具备一定隐性教育功能
跟其他学科比较起来,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可能性更高:一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层面来分析,课程的主题和选材非常丰富,涉及到了3D设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载体,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支持。二是从课程特点上来看,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隐蔽的、专属的教学环境,在技术的演化和发展中,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素质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科学发展。当然,为了确保不同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获得更多适合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素材和资源。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明确界定教学目标,掌握人才培养重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仍需以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为首要内容,对课程思政的落实进行系统化分析,通常可以将课程思政目标、教学目标两者协同落实作为重点,其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重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培养,而课程思政目标则主要考虑融入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并将其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价值观构成要素,根据思政元素的现实来源,对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审美意识、人文精神、道德修养等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梳理,从而确定了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内容。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框架体系中,通常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必修,另一个是选修,这两个部分的课程具有各自的特点,它们在教育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这两个部分中,必修课程通常是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育的,它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作为首要的目的,它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而选修课程的设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信息技术专业的学习和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要对信息技术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要明确思政教学内容并不是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而是精神理念、核心价值观念的传递,要结合高中思政教学重点,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结合,但也不能太多,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适应,与课程相适应。
(三)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进行深度融合,需要在原有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其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堂具备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是以个案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创设不同的教学案例,搜集各类与思政价值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或者问题,把身临其境和触景生情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知识的形象化。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比较特别,教师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各种不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兴趣,从而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三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直观、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科素养,具备探究精神、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它是实现课程思政以及立德树人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这种合作探究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知识探究能力。
(四)做好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其主要目标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更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索。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情况为主要评价内容,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评价、自主评价和教学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评、自评,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能够让教师清楚了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与反思。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落实者,要对教学设计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能力特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教师要将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去,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方式等方面,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有效地落实在一起。
参考文献
[1]王文霞,余岩波.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以“Flash动画设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4):31-32.
[2]兰春霞.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3):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