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指的是在人体中进行关于新药效应的一系列临床试验性研究,以此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1]。药物临床试验是确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目前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导致恶性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不断增长,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2]。但是由于药物临床试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当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其依从性,这对于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会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恶性肿瘤受试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4]。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恶性肿瘤受试者实施了全程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恶性肿瘤受试者4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例数=20)和对照组(例数=20)。观察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7±6.2)岁。对照组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在46—72岁,平均年龄为(56.5±5.8)岁。以上两组研究对象的诸项基本资料、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提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试验要求。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护士根据医嘱给受试者发药并告知其用药方法,在此基础上向受试者介绍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知识。对于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不良情绪强烈的受试者,由护士和医生给予积极的疏导和安抚。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包括:
1.2.1环境干预
每次对受试者访视时要在单独私密空间中进行,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护受试者隐私。在访谈中,护士要避免与受试者谈论与药物临床试验和病情无关的话题,交谈中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受试者的紧张情绪。引导受试者主动倾诉,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
1.2.2情感干预
护士要以热情、诚恳、专业的态度,积极地与受试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与之建立起一种友好、信赖、坦诚的关系。在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护士要反复向受试者强调药物临床使用的目的、意义、用药方法、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一旦受试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护士要协助医生及时给予受试者相关的治疗干预措施,并做好心理、情感支持,让受试者明确,医护人员始终将受试者的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
1.2.3行为干预
其一在用药早期,为受试者制定访视计划,并为受试者发放访视周期时间表明,记录受试者及其家属联系方式。其二在用药期间,根据受试者具体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其最佳用药时间。并为受试者建立用药日记卡,发放给患者,记录其用药情况,例如多服、漏服等情。其三定期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受试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心理情况进行检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其四是通过与受试者的沟通,及时识别其可能会引起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并采取具有针对的措施进干预,做到及早预防和规避。
1.3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采取X²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
2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的依从性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差异明显。如表1:
表1两组受试者依从性比较
3讨论
全程护理兼具了科学性和人文性,在药物临床试验护理中,在遵循人本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对受试者进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干预,通过环境干预、情感干预和行为干预,有效缓解了受试者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并从根本上消除和规避了用药不依从影响因素,从而改善了受试者的药物临床试验心理状态,从而显著提高其依从性[5]。
综上所述,对药物临床试验恶性肿瘤受试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这对于获得客观有效的药物试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小玲.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0):133-135.
[2]许敏.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1):63-65.
[3]袁溪,宾菊,周玲.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3,20(02):75-76.
[4]王咏梅,辛春燕.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7):862-865.
[5]常俊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1):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