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古诗成为有趣的文化之旅——快乐学诗词
李冬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冬燕,. 让学习古诗成为有趣的文化之旅——快乐学诗词[J]. 中国文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通过学习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但古诗词教学并没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本文从分析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分享快乐学诗词的方法来谈谈如何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之旅。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快乐学诗词
DOI:10.12721/ccn.2022.157099
基金资助:

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一批批的文人墨客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滋养心灵,润人心脾的诗词,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古诗教学都是教师的一个教学难点。

一、 古诗词的教学现状

(一)重背诵,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背诵、能默写,而不注重引导孩子品味诗句,领悟诗中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为应付考试的教学枯燥而无味,学生未学懂诗文,未学透诗文,完全感受不到诗中优美的意境,就失去了对古诗词探索的兴趣。长期以往,古诗词学习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快乐可言,以致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学手段单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

许多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给学生概括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诗词的创作背景等,简单理解诗词内容,仅讲理论层面的内容。讲解古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一节课下来,本该意境优美、沁人心脾的诗词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让学生“食如嚼蜡”,根本没体会到诗词的优美之处。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古诗词,首先得让学生感兴趣,怎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烹饪,让课堂知识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不断变换的“菜色”中让诗词与学生拉近距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以此来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感受诗词的优美,从而对学习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花样式教学,快乐学诗词

(一)原诗词谱曲,化诗为歌

从古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他们喜欢对自己所思所想即兴吟唱,如《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由此可见,古诗词本来就是可以配乐吟唱的,它的韵律感和今天的音乐很相近。而今也有许多经典诗词被谱成了歌曲,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于1989年被作曲人苏越原诗词谱曲后成为人们经典传唱的《月满西楼》;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被人们传唱后落入千家万户,成为经典歌曲。当古代的经典诗词被赋予全新的时代音乐风格,字字翩翩如蝴蝶飞上心头,如花美眷的古香古韵将会让人耳目一新。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学习诗词,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愉悦身心,当学生在哼着这些美妙的旋律时还能记住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种乐趣真是妙不可言。1.png(二)把诗词改编成故事

古诗词语言凝练,讲究对仗、押韵,多为整句。而故事语言多为散句,浅显易懂,把古诗改写成故事,应在不改变原基本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按一定的要求把古诗改成故事。

1、 读懂诗意

俗话说“熟能生巧”,因此学生要对原诗有较深的理解,了解诗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熟读成诵并能翻译诗词的意思,对素材有了深刻认识才能领略诗歌所叙述的故事及思想内容,才能更容易做到角色代入。

2、 试讲故事

透彻理解诗句意思及主要思想内容之后,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试讲故事,可讲给父母、同学、朋友听。在讲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反复更改、扩展、丰满故事情节。经过三番五次的反复推敲、提炼之后故事会变得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3、 抓住细节,突出重点

根据叙事的需要选择记叙的方式,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让故事构思巧妙。进而抓住细节描写,以此反映故事的重点,让故事变得生动、感人。如改写《游山西村》, 首联写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可通过详细描写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盛情的情景,以突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这里可以通过对诗人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描写来展现诗人思想上的转变,曲折回旋,更能凸现诗人明理以后心里的豁然开朗。

让学生把诗词改成故事,再举办一场班级故事会,不仅能让学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提升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2.png(三)把诗词改编成剧本

把诗词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让诗词内容变得更直观,生动。我在讲《游山西村》这一首诗时,让学生3—4人组成一小组,然后分组讨论,设计台词,表演一个情景剧来表现诗中的情境,这节课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在表演中燃烧激情,展示才能。像这种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上课形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增强信心,在说、演等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1.png(四)绘制诗词插画

插画就是一个说明故事内容的重要方式。通过作画,在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内容。此类活动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 让学生在理解诗意后,在原有的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笔再现诗中场景,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诗境进入诗意。例如讲《咏柳》这一课时,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柳树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就容易进一步感受诗文的美妙。

2、 明确绘制插画要求。注意图和诗的版面比例,图占三分之二版面,诗句占三分之一版面。做到突出主题,主次分明,比例恰当。

3、 举办一次插图竞赛,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表现欲,让学生在诗词插画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目标动力。2.png古诗词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让古诗词与情景演绎、图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合乎逻辑地有效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成为有趣的文化之旅。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