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
邱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邱容,.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J]. 建模与系统仿真,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014.
摘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学既要注重技术教学,又要注重思维教学,而数学建模思想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理念,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从学生的观点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不需要去做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剖析,期望得到的结论可以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有关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建模思想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14
基金资助:

前言:

高中数学一直都很注重建模思想,一直被视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数学这个学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课程体系。高中数学建模不仅要注重技术原则,还要注重思想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提供指导。

一、高中数学建模的基本含义

数学建模可以通过数学符号、公式、程序、图形等简明的形式表达数学的概念。而数学建模,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和提取出一个数学建模,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合理的阐释,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真实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间接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当前的形势看,教师越来越重视数学建模的应用和创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日常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建模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的是,数学建模并非只是转化为实际问题,而应该以灵活的方式加以说明。

二、建模问题的合理选取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设计建模问题时,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使学生对问题的实际状况更加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从而使数学建模得到有效的应用。保持问题的趣味性。在数学建模选题时,应尽可能选取一些有趣的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建模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到某些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精炼,从而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适当的难度。教师所选择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以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题,从而消除对数学建模的畏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在选择建模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基本的材料、信息和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

三、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一)对建模问题的合理选取

问题是高中数学建模的主要媒介,建模问题的选取是否正确,可以直接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注意正确地选取建模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用建模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建模的教学更加有效。在进行建模问题的选取上,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要深入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建模问题的选取,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井然有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要注重问题主题的趣味。在选择建模主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最受欢迎的主题上,把数学建模和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有趣的建模问题。最后,教师也要考虑到建模问题的困难,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确保建模问题的困难程度是适度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来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如何选取《随机抽样》中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格的格式,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在《用样本估计总体》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阅读与思考”来向学生提问,如:当今的军队中,统计的运用情况是怎样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多么地重要。要想使数学建模问题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期望在实际中更好地掌握数学建模的建立。

(二)建模的最优方法

在构建数学建模时,首先要利用数学的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使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同时要充分了解建模的作用,了解建模是数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建模能力。首先,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建模的步骤上,因为大部分的数学建模都包含着简化假设、问题表征等几个步骤,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模型,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构建一个数学建模,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整个的数学建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至于让学生在做的时候手忙脚乱。第二,教师要注重方法的联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要建立很多的数学模型,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各种数学建模方法的联系和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函数》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函数模型。在函数图形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选择最优的建模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如《幂函数》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而在建立幂函数模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先要让学生掌握幂函数简单的数据,再由学生来画幂函数,在画的时候,要保证资料的正确性和正确的标记。最后让学生对建模进行检验,使学生对自身的建模准确度进行检验。

(三)建模策略的强化

建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问题,确定建模的方式,并采取有目的的解决办法。在某种意义上,建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是整个数学建模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建模的例子来展现建模的抽象和概括特征,而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建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到建模的技巧。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具体的建模策略,来涵盖真实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建模设计的各种情境与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建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建模的具体实施步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建模实例中所使用的建模操作进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了解这些建模的内部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建模设计的正确方法。同时还需通过构建建模的学习,为构建策略提供指导。例如,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授课中,要注意加强建模的策略,使学生能够进行建模。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建模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知名的例子,让学生从模拟的过程中体会到模型建构的技巧,并透过个案来了解其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理清楚建模问题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并主动发掘出更深层次的联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建模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建模是一种普遍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地选取现有建模问题,并对现有建模进行优化,强化建模的设计策略。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数学建模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妮.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2):27-30.

[2]鲁肸.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J]高考,2021(08):97-98.

[3]方运加.数学教育的实事求是之道[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1(Z1):60-61.

[4]韩光志.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应用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15):63-64.

[5]翟立英.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