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戏剧理论方法指导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
郑青芸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青芸,. 运用教育戏剧理论方法指导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J]. 中国文学,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245.
摘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近年来高中生名著阅读出现的疏离与漠视现象,主要症结在于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未深刻意识到兴趣的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中心。只有把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觉捧读和亲近名著,认真地读起来,并持之以恒读下去。再者,名著课外阅读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是给学生精神的引领和提升,实现精神的滋养化育。因此,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的重中之重在激趣启思,转变观念,去功利化,去实用性。
关键词: 文学名著课外阅读语文活动选修课教育戏剧
DOI:10.12721/ccn.2024.157245
基金资助:

一、课外阅读指导重在激趣启思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方面。名著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尽管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积极宣传推动与实践探索,高中生群体名著阅读还是呈现了突出的的疏离与漠视现象:不读、少读、功利性阅读、浅层阅读问题。除少数重点学校,捧读名著未能真正在高中生中“流行”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症结在于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并未深刻意识到:其一,兴趣教育是一切教育的中心。名著阅读亦如是。只有把兴趣激发出来,调动内在的阅读动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名著魅力与价值,才会自觉捧读、亲近名著,认真读起来,并持之以恒读下去。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学生名著阅读胃口养好,才能大口大口吃起来,并一直吃下去。否则,“以考促读”,还是其他努力都只会事半功倍。所有形同“喂食”的强迫性外部干预只能差强人意。其二,名著课外阅读最重要功能和使命不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是给学生精神的引领提升,实现精神的滋养化育。让学生心灵更充实博大,思想更深沉睿智,情操更伟岸崇高,构筑起支撑一生发展的精神堡垒。因此,高中文学名著的课外阅读指导重中之重在激趣启思。转变观念,去功利化和实用性。变革传统一言堂的陈旧教学模式和常规做法,活泼起来,快乐起来,同时深刻起来。让学生喜闻乐见,乐在其中,深受启发。课外阅读指导要致力改变高中学生对名著阅读“费而无用且无趣”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从名著中能源源不断汲取无穷思想智慧,帮助自己认识社会读解人生,建构永不坍塌的精神大厦。“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有鉴于此,我们引入教育戏剧的原理方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围绕读解名著思想意蕴、艺术魅力、现代价值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抱团读、活动中读,带着任务读,主动研究、解构名著,深化对名著的理解认识。通过一个学年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

二 教育戏剧学习模式应用价值

教育戏剧是二十世纪初期首先在英美两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模式,指运用戏剧技巧进行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学习者主动将自我代入某些特定情境,通过模仿、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体验与思考。这种戏剧活动强调"即兴互动",不依靠事先写好的剧本或台词,不追求戏剧表演效果,不以“向观众表演”为核心目的。参与者在彼此互动中发挥想象投入情境,通过实际行动解决某些问题,进而在自我反思下对学习主题作出积极响应。教育戏剧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如下:

1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年轻的学习者往往对于抽象、概念化的学习内容感到很难理解、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以戏剧活动为学习方法可将这些"概念化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经验",使学习者在模拟情境下获得亲身体会的机会,经历由主动实践到反思总结的过程,自主完成由形象感受到抽象概括的升华。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在的亲历过程也有助提髙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戏剧活动还可为学习者创设机会,将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直接应用于实践,使其得以强化。

2冰冷的知识人性化  戏剧学习模式牵涉的不仅是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或技能的习得,更关注情境下每个个体的感受。当代社会,科技使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却让人失去了广泛活动与亲身体验的机会。人的生活感触越来越符号化、扁平化。媒体与网络提供复杂纷乱的信息和价值认知,人们通过网络认识世界,甚至被鱼龙混杂的各色媒体操控,代替自己思考。网络虚拟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生活逐渐失去实感。而戏剧可将知识与观念的获得回归真实的感性体验本身,在亲身经历的感性认知中获得经验与反思的条件,从而实现理性升华,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重的学习途径。

3制造对话的空间教育戏剧的特点是创造了一个空间,使学习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的思考与看法。这个对话空间,有助参与者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积极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建构出新的认知意义。传统课堂师生互动通常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思考作答的过程其实是他们在问题启发下努力揣测老师设题意图和正确答案的过程。看似平等互动,实则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是缺席的,无论形式如何,学生参与多热烈,这种启发诱导其获得所谓正确标准答案的问答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教育戏剧活动追求的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学习者不但有质疑、创作和思考的空间,更能够在类似于"两难矛盾"的境地中通过与其他人的辩论、互动学会以不同角度观看事物,从而形成这样一种人生观;

4主动协作的学习模式教育戏剧学习活动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的活动,学习者不只需要聆听和阅读,还须积极参与、思考、感受、讨论和行动。绝大多数戏剧活动都需二个以上的人作为合作伙伴和对手,需要多人作为一个团队协作活动才可实现目的。这给学习者培养合作与团队意识的绝佳机会,学习者借此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他人通过交流达成更好合作,并学会恰当的方式独立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来实现团队共赢的技巧。

5制造多元的学习语境学习者在多重扮演的过程中,通过在不同角色身份和处境间不断转换,练习多元的语言应用能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立场的人,思考角度、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学习者通过在千差万别的人物之间的投入与跳出,培养社会角色意识。可以促进学习者思考自身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教育戏剧在促进学习者观察他人的角色特征,学习表现符合相应社会角色的技巧。

三 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针对高中生文学名著课外阅读出现的疏离与漠视现象以及名著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弊端和误区,有鉴于教育戏剧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本人引入教育戏剧的教学原理方法,指导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围绕读解名著思想意蕴、艺术魅力、现代价值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抱团去读、活动中去读,带着任务去读,主动去研究、解构名著,深化对名著的理解认识。取得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实施的主要策略方法如下:

1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教学内容

参考部编委推荐高中必读书目,从高中生喜闻乐见的戏剧与小说名著为突破口,开展名著阅读鉴赏学习活动。

戏剧名著推荐篇目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贝克特《等待戈多》、莫里哀《伪君子》、易朴生《玩偶之家》、曹禺《雷雨》、汤显祖《牡丹亭》

小说名著推荐篇目为: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钱钟书《围城》、路遥《平凡的世界》、余华《活着》、雨果《巴黎圣母院》、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教学方法

采用教育戏剧教学方法开展名著阅读导读活动。包括:暖身游戏、角色扮演(改编课本剧、排演戏剧片段)、即兴表演、静止视像、坐针毡、想象、专家外衣

3名著课外阅读活动选修课实施策略

(1)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各选取四部戏剧和小说名著重点指导阅读。

(2)活动选修课学时安排:原则上每周2节,每学期20节。

(3)活动选修课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学习,要求如下:

①组建“名著专家小组”,每组8人,分4-5组。

②在推荐的戏剧和小说名著中,集体讨论后选择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部集体深入研究,以“名著专家小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帮助和指导全体同学读解名著。

③每位同学担任名著专家小组成员,至少完成该组所负责名著的整本阅读,并搜索查阅相关评论资料,整理有代表性评价及有价值问题,提供全体同学阅读讨论,并回答同学有关问题的咨询。

④鼓励同学尽量多读,一学期至少读一部戏剧和小说名著。水平较高同学争取完成两部戏剧名著,三本小说名著,用两年时间完成所推荐全部15个篇目。

⑤各专家小组组建微信学习交流群。利用微信群交流阅读心得,讨论争鸣。老师加入各小组,方便跟踪进度,提供咨询指导。

⑥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组长召集人--组织、统筹组内各项活动,及时与老师沟通,寻求支援

编剧导演--负责选取名著精彩片段提供戏剧表演者作为表演蓝本

资料整理--整理组员提交的有关评论文章、影视资源,筛选发布于班级微信群或Q群(至少2段精彩评论、1个视频资源,内容涉及名著思想意蕴、艺术魅力、现代价值、争议点)

新闻发布--阅读相关资料,就名著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历史上有价值的争议点发布问题供全体讨论,回应同学相关咨询和疑问。

(4)全体学生下载“微信读书”APP,鼓励通过APP利用零碎时间,化整为零地读名著,以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重在阅读习惯的养成(建议每天不少于三个“十分钟”,共半小时),根据APP上每周阅读排名,奖励各小组的第一二名。

(5)活动选修课课时安排: 每2-3周指导完成阅读一部戏剧,一部小说。第一课时戏剧名著,第二、三课时小说名著。

(6)戏剧名著指导课教学设计:

①负责该剧的专家组选派专家介绍名著: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思想主旨、历史地位(5分钟)

②观摩该名著的影视剧精彩片段(15分钟)

③专家组召开名著发布会:就名著情节、人物、主题、疑点、争议处、现代意义等提出疑问集体讨论,最终负责答疑,其他同学可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和新问题。(15分钟)  

④专家组给出导读建议,推介相关评论和资源,教师小结(5分钟)               

小说名著指导课教学设计:

①负责该小说的专家组选派专家介绍名著: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人物关系、思想主旨、历史地位(5分钟)

②专家组按提供的小说精彩片段的剧情蓝本(按原著剧情走向、人物设定、主题),分角色表演或即兴表演(10-15分钟)

③专家组主要人物扮演者谈对人物、小说的理解(5分钟)

④专家组召开名著发布会:就名著情节、人物、主题、疑点、争议处、现代意义等提出疑问集体讨论,负责答疑

其他同学也可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和新问题。(15分钟)  

⑤专家组给出导读建议,推介相关评论和资源,教师小结(5分钟)

(7)每学期评选三个优秀表演剧作参与学校艺术节表演。

五 结语

运用教育戏剧的理论和方法组织开展高中名著阅读活动选修课,从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反响。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围绕读解名著思想意蕴、艺术魅力、现代价值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抱团去读、活动中去读,带着任务去读,利用现代媒体和平台去读,主动去研究名著,解构名著,深化对名著的理解认识。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明显减轻了对读名著的畏难情绪,不再视名著阅读为“完成任务”,自愿舍弃部分娱乐休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下,依然主动去接触、捧读名著,并按照教学要求认真达成各项阅读任务和指标。在年级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名著成为“话题”。名著阅读播撒下了精神的种子,唤醒了学生对严肃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精神生活的思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雷  娟. 2015. 教育戏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李  论. 2016. 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

[3]甘  维. 2015. 教育戏剧融入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4]贡惠燕.2013.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名著阅读效果[J].热点聚焦;

[5]顾建裝.2019. 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