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邓城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城城,.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优化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摘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诗词教学是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诗词诗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解读诗词意象以及教授朗读技巧等方法的实施,提升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基金资助:

诗词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培育学生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师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培育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美的诗句,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这种审美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美。同时,诗词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创造美。

(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更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培育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培育想象力和创造力

诗词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常常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诗意。这种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锻炼。通过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理解和领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联想入境

诗词之魅力,在于其能以简练深邃的文字,勾勒出丰盈鲜活的画面,使读者在思绪的翱翔中,悄然进入诗人笔下的奇幻世界。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联想入境,深入体验诗词的意蕴。以《村居》为例,诗中描绘了早春二月的乡村风光,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欢声笑语,尽情放飞纸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一画面,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叙述的方式,将诗中描绘的情境娓娓道来,让学生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同时,还可以结合实物展示,如展示纸鸢等玩具,让学生触摸到诗中提及的物品,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而在教授《所见》时,诗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画面跃然纸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牧童与黄牛的和谐画面,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诗词所描绘的自然之美。除了上述手段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为古诗词教学增添更多元化的元素。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春晨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诗中描绘的春景呈现出来,让他们在创作中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二)充分解读诗词意象,提升文化敏感度

诗词之美,深藏于那无尽的意境与触动人心的情感之中。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是心灵的独白。当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些意象时,他们便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独特的情感与韵味。《小池》一诗,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初夏小池的景色,那涓涓细流、尖尖小荷,都仿佛跃然纸上,引人入境。而《所见》则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牧童捕蝉的童趣画面,让学生在笑声中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帮助学生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情感的起伏和变化。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是诗仙李白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时的杰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些意象。例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那样的夜晚,感受月光的清冷,体会秋霜的寒意。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环境,为学生讲解诗中的情感内涵。李白一生漂泊无依,常常思乡情切。这首《静夜思》便是在他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时所作。因此,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情感,感受诗人在他乡的孤独与无奈。

(三)教授朗读技巧及方法,培育学生文化习惯及素养

在诗词教学中,教授朗读技巧与方法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首诗词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风格,如同风格各异的画家,用笔墨描绘出世间百态。有的诗词宛如春风拂面,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柔情蜜意;有的则似秋风萧瑟,展现出现实主义的深沉厚重。而无论是孤寂凄凉的意境,还是思乡念人的情怀,都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来精准捕捉并传达。在教授朗读技巧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词的风格特点。以《静夜思》为例,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思乡之情著称。在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轻柔而忧伤的语调,体现出诗人深夜思乡的情感。同时,节奏上应适当放慢,以突出深夜的宁静与诗人思绪的绵延。再以《村居》为例,这首诗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教授朗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调,传达出诗中的欢乐氛围。除了把握诗词风格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如何辨认诗的重音与节奏。通过准确的重音处理和恰当的节奏把握,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现诗词的韵律美。例如,在《小池》一诗中,“无声”和“细流”应作为重音处理,以体现泉水的静谧和细腻。在教授朗读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习惯及素养。通过长期的诗词朗读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对诗词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诗词意象,感受深邃意境与真挚情感。同时,教授朗读技巧,帮助学生完美呈现诗词情感与意境,以此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领略诗词的无尽韵味。

参考文献:

[1]罗先萍.浅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1).

[2]康开娟.浅谈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育[J].甘肃教育.2020,(4).142.

[3]周国华.小学语文,诗风意蕴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实践探析[J].艺术科技.2019,(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