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张亚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亚清,.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 中国教育研究,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92.
摘要: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促进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这种融合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学会有效管理情绪,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还能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92
基金资助: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持续的心理健康支持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状态的公民。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详解内容,深度对接

新课程中明确规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德育”为核心,深度对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引。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应体现立体化、综合化和全面化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教师要解读并把握教材,将课程内容和核心知识进行细化,让它们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建立起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学课堂,保证在教学中能够起到积极的心理健康作用,为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具体教学案例作为载体,教师可以对这节课内容进行详细分解,从“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出发,让同学们了解情绪的内涵,让学生收集并整理自己及周围人的情绪和身心状态,同时在课内进行多维探讨,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对课程知识进行详细解读,使其与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元素紧密相连,让学生能真正听到、讨论到、感觉到。就拿“学会反思”部分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调查,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主要是收集每个同学的成长问题,再根据课本里的线索一起讨论,提出一些“小妙招”和“小诀窍”,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刻[1]

二、充分利用,打造模块

情景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易于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在教学情境设置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要素融合进去,潜移默化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推动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结果。基于这一点,教师要真正掌握情景教学需求,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各种教学资源,创造趣味盎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其适当地融合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让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

比如,在“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筛选出典型案例,精心创设“互动情境”“游戏情境”,使他们在情景气氛的指引下参与到团体活动中去,体验到集体大爱和快乐,逐渐消除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并在团队合作中培养积极的思想。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前从网络平台上发掘课程资源,制作录像或者 PPT,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展现出来。然后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指导他们根据情境要求进行互动讨论,展现他们对集体生活的渴望与喜爱。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内容组织一系列的群体互动类小游戏,用这种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们在比赛比拼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他们对团队的认同感。通过相似情景载体作为媒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等优势,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气氛,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存在自卑、话不多、怕生、动手能力差、不愿意与别人合作等问题,在多媒体呈现和游戏推动下,学生逐渐融入气氛和情感领域,在思维开放、情感互动中,他们会更加开放、活泼,并在团体中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和应有的价值。如此,在有效的情景化活动支持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得以完全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认识,持续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感饱和程度[2]

三、联系生活,引导发展

加强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当今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引发了热议,如果分类错误,对环境会有不良影响。为此,在新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加强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让学生积极讨论分析,明确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知识与实际的案例相联系,使同学们对这一环节的知识认识更加深入,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国家为保护环境而提出相关的思想,了解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方面的一些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运用影视,丰富体验

革命历史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受学生们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对革命历史文化进行深刻了解,在他们的情绪感受上,也很难融入课本情境。假如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口述,那么他们的教学往往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83%的注意力来源于视觉,11%的注意力来源于听觉。革命历史文化的影视资源从声音和画面两个视角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顽强拼搏的历程,让学生看到革命有志之士们以生命为代价的奋斗史,这些视频展示了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时间的流逝中闪耀着光芒,对人们的心灵有着极大的激励意义。只有将革命文化的影视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才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满和深入,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课程精神育人的作用[3]

比如,教师可以引用的革命文化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如结合话题“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展现秋收起义的背景,可以引入周康渝导演的电影《秋收起义》;如在“众志成城”话题中,结合课本上关于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的介绍,可以引入《百团大战》与《血战台儿庄》两部作品的截取片段,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以及那些曾为抗日战争胜利奉献自己的将士们的认识;如在讲授“自力更生、扬眉吐气”的主题时,为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杰出共产党员为百姓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教师可以结合焦裕禄的经典语录,引入《焦裕禄》的影视片段,让同学们体会到他深刻的爱国情怀,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榜样激励功能,使同学们在欣赏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4]

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校园环境的优化。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成长支持,共同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还要探讨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办法,以求在教育实践中取得进步,促进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设[5]

参考文献:

[1] 吴海燕.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 2023(22):56-58.

[2] 李学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6):41-43.

[3] 仲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3):3.

[4] 金文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J].求知导刊, 2022(31):92-94.

[5] 巴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2(4):39-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