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廖远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廖远健,. 小学高段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数学应用,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摘要: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关 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数学是伴随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引导发展作用。数学学科具有十分突出的工具性,包括理论性与应用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应用性特征较为明显,同时新课改对小学数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文章从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着手,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的原则进行分析,最终对优化小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 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基金资助:

一、层递式教学,分层引导学生应用解题能力发展

应用题教学会由于学生不同数学水平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一个班级当中总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但是也有一些能力欠缺的学生,针对此,教师需要准备不同的问题,一些问题适合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另一些问题适合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当然这也是目前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课堂运用的应用问题进行合理归类,根据学生不同数学水平设计对应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应用题教学转换对应教授方式,使应用题解题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同时还要结合所学章节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对应用题进行分类,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应用题解.题体系。教育者伴随教授内容和对象的变动合理切换对应的教学方式,通常方法有问题情境法、演示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分组讨论法等。

二、详细的解题技巧让解答游刃有余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总是盲目做题,不进行总结。诚然,应用题并非盲目刷题就可以提升,也需要有整体的解题框架,以及对典型例题、同类型题方法进行总结,教师系统的教授学生一些应用题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游刃有余的进行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一般分为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所求问题的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检验并作答五个步骤,但这只是整体的一个解题框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详细的分析步骤,以及同类型题的解题方法,了解一些常考题型,以及教学大纲对解答应用题的要求标准。

例如,教材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章节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替换、假设、等众多方法进行解决应用问题。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整合题目的信息,运用众多方法进行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采用“假设”进行解决问题的例题中,明明倒果汁问题,题目为把一大杯果汁分别倒到相同的六个小果汁杯中,求小杯的容量。解题思路为果汁的总量除以杯子的数量等于杯子的容量那如果把一大杯果汁倒入六个小果汁杯和一个中杯中,正好倒满。那就不能用总量除以杯子的数量来求,此时再看题目,题目补充:小杯的容量是中杯的1/3。然后教师在黑板进行示范,假设把一个中杯换成三个小杯或者是把六个小杯都假设成三个中杯,这时候就可以进行计算。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规范作答,总而言之,系统地掌握类型题方法以及解应用题的相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游刃有余的进行解答。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

我们都知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就说明老师对学生真的是倾尽所有,燃烧自己去照亮每一位学生的路。在以前学生面对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在推着学生往前面走,学生对数学教学不感兴趣。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十分的枯燥,他们没有兴趣去学习,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不能再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被动的学习,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内心的想法,分析每一个学生目前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水平,对每一个学生都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教育方针。举一个例子,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公式,在以前老师的教育中,往往只是让学生去背公式,然后老师来讲解同学在背计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再给学生标记一下重难点公式的解释,让学生自己去死记硬背。其实这样的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老师要采用拓展性教学,在教学生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找一些关于公式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数学公式的奧秘,然后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每一组都要讨论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自已尝试着去解答,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可以去询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对接,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内容很多元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重视应用题与生活的对接,具有十分明显地对应用题教学发展的推动效果。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氛围下,为小学生设定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设置的题目,构建出小学数学应用题高效课堂。于新型课堂中,学生不单单发展自身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发展了自主探究核心素养以及敢于创新的突破精神。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联系社会中的相关数学讯息以及运用数学的普遍案例,比方说“三家超市购买果汁,哪一家更实惠?”“1 kg橘子的平均重量是多少呀?”等问题,充分拉近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只给出不同的优惠手段,让学生自己设计购物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五、重视学生反向应用思维的形成

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时,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基本方法与解题思路在生活中的渗透与训练的重要作用,其能够推动学生反向应用思维的形成与成长。反向应用思维即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也要擅长从生活问题中找到数学知识。这种应用思路的培养需要师生相互配合,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反复训练,掌握策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技巧,并且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使之具有发展性,不断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小学《圆的周长》一课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目训练时,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位同学围绕校园喷泉走了一周,一共走了62.8m,那么喷泉的直径有多长?”学生通过计算对周长的概念与该类型应用题解题方法具有初步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其他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周长的例子,使学生形成双向应用思维的第一维;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并讲一讲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对其进行周长估算,使之形成反向意识,例如学生在就看到手中的圆形饼干、圆形凳子等都会产生惯性思考,并应用周长与直径的知识进行验证,则形成了反向应用思维,形成应用思维第二维。

结语: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老师应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尤其在数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引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38):88-89.

[2]李小丽.三步法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