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 隆间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主要以内固定术为治疗首选,但是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减退,加之合并多种原发疾病,整体的手术风险较大,为此这对患者手术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1】。基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腰丛联 合坐骨神 经阻 滞复合小 剂量丙泊酚 麻醉效果的调查,具体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20.08-2021.10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有34例,实施全身静脉麻醉,患者中男女各有17例,年龄为62岁-85岁,平均(75.22±5.48)岁;观察组患者34例,应用腰丛联 合坐骨神 经阻 滞复合小 剂量丙泊酚 麻醉,男女患者比例为18:16,年龄为63岁-84岁,平均(74.62±6.34)岁。2组患者均符合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患者全部知晓本次调查,均由本人或家属签订知情协议书;排除合并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麻醉药物过敏等患者。由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静脉麻醉,静脉滴注0.03mg/kg的咪唑安定,术中辅以0.1-0.4ug/kg的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后置入双管喉罩,连接麻醉机,术后以每小时4-6mg/kg均速泵入丙泊酚+每分钟的0.05-0.2g/kg瑞芬太尼。
1.2.2观察组患者麻醉前,静脉滴注0.1ug/kg的舒芬太尼,取患者侧卧姿势,于其腿部粘贴连接外周神经刺激器电极片,连接电极片负极与阻滞针,腰丛神经阻滞点,取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重点垂直向上5cm左右位置,坐骨神经阻滞点,取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垂线、骶裂孔、股骨大转子交点处,进针后监测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群收缩情况,如若抽搐显著,调整电流为0.3mA,扔收缩对患者回抽血液,静脉滴注10ml的10%利多卡因、15ml的4g/L罗哌卡因,术中均速泵入1-1.5mg/kg的丙泊酚,同时监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缝皮时停止泵入【2】。
1.3观察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术后3h、6h、12h、24h时段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涉及的数据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x̄±s进行表示,X2检验计数对比,(%)进行表示,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
2组患者术后3h内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优,(P<0.05);如下表。
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由于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多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合理的麻醉方式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而老年患者因其年龄、自身原发疾病等影响,全身静脉麻醉的应用,其镇痛效果欠佳。
而腰丛联 合坐骨神 经阻 滞麻醉,对交感神经的阻滞小,且通过实时监测,有效保证针刺方向与深度,避免损害患者的神经与血管,同时复合小 剂量丙泊酚 麻醉,具有维持镇静、镇痛的作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麻醉效果,本文根据近段时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有34例,实施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34例,应用腰丛联 合坐骨神 经阻 滞复合小 剂量丙泊酚 麻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3h内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优,(P<0.05)。由此可见,腰丛联 合坐骨神 经阻 滞复合小 剂量丙泊酚 麻醉,对老年股骨粗 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理想,利于手术顺利完成,保障患者机体正常状态,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