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1.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数的认知、数的运算、几何认知以及几何运算等。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理解数学的基本语言和符号,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探究思维和推理思维等多个方面。通过培养这些思维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有助于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指由一定的数学概念、理论、定理和思维方法等组成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证明方法、推理方法、试探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学生可以更加热爱数学,更加珍视数学学习的机会,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数学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
三、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融合
在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是首要任务。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融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分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上,而应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如:“如果你有一个蛋糕,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数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融合自然而然地发生,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关键。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过程中认识和使用人民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人民币的使用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情感态度。
3.强化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过程中,强化实践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图形拼贴活动,让他们利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各种有趣的图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交通工具等,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4.关注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样重要。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分享数学家的故事、探讨数学文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讲述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的。
结语
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应用和关注情感态度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应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构建高效、优质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和探索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不断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75-79.
[2]喻平.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2):19-23,59.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4]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