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经内科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中风、脑卒中、脑炎、脊髓损伤等疾病。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其护理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1]。晚间护理作为神经内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通过对不良事件回顾发现神经内科上报的不良事件最多,夜间(18:00-8:00)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薄弱时间段[3]。夜班护士少,工作量大,体力精力下降和对患者关注不足等原因都是安全隐患[4]。然而,晚间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晚间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护理人员18名,年龄25~38岁,年龄:<30岁5名,30~35岁13名;职称:主管护师10名,护师及以下8名;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5名,大专3名。
1.2 方法
2022年5月1日~10月31日在神经内科实施常规护理(实施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按时服药,保持病房干净、通风温暖,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生治疗等。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神经内科实施晚间护理(实施后),具体内容如下。
1.2.1方法
研究组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睡眠体位护理干预:良好的体位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睡眠体位进行指导,让患者以正确的体位入睡。
(2)睡眠环境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在早班询问病患夜间睡眠情况,解决患者提出的干扰睡眠的因素;指导患者睡前进行泡脚等改善睡眠的行为;
(3)夜间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夜间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护理人员要记录患者起夜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睡眠前进水需少量,减少夜尿次数,告知患者睡前排尿;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将尿壶放置于床旁凳上方便夜间取用,清除去卫生间路上的障碍物,指导患者夜间起床先开床头灯;
(4)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晚间饮食提供一定的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晚间进食避免出现过饱的情况,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指导患者进食后2h后再入睡。
(5)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干预。护理人员要指导病期较长的患者稳定情绪,减少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
1.3 评价指标
①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研究晚间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变化,包括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风险的认知情况、家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后果了解程度;分别抽取100例神经内科患者,利用调查表评价实施前后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总分100分,≥95分表示对非常清楚病人情况,85~95分表示基本清楚病人情况,<85分表示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沟通提醒。
②病人及家属对晚间护理质量评分:分别抽取100例神经内科患者,利用调查表评价实施前后病人及家属对晚间护理质量评分,从晚间病区管理、安全教育及整体进行评分。总分100分,≥95分表示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85~95分表示对护理质量基本满意,<85分表示晚间护理质量有待提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见表1。
表1 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
2.2 实施前后病人及家属对晚间护理质量评分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5]。晚间护理作为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6][7]。合理的晚间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夜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护理团队的合作和沟通以及医疗机构的支持和管理也对晚间护理干预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8][9]。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对病人及家属宣教不良事件的严重性,能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度,使病人及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更加熟悉,能够认识到日常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能够及时进行预防处理,可以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10][11]。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的与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与住院安全挂钩[12]。在晚间护理查房中,护士能够通过提供全天候的监测、定时的药物管理、急救和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水平。晚间护理在改善护理人员和病患关系方面有一些积极的影响。晚间护理通过创造较为宁静的环境、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护理、提供额外的心理支持等方式,有助于改善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的关系,促进更为积极和支持性的护理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晚间护理干预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
通过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指导并进行沟通,准确掌握患者夜间睡眠状况,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晚间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晚间护理人员,使其了解最新的护理标准和规范,以及最佳的护理实践。这有助于确保晚间护理符合专业标准,提高护理质量。晚间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护理情况和挑战,提高晚间护理的质量。晚间护理干预对晚间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可以帮助提高护理标准、改善患者安全、促进团队协作、强调个性化护理、持续监测和反馈,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晚间护理的质量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晚间护理干预实施后,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水平高于实施前(P<0.05)。晚间护理干预可以强调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这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在晚间的安全水平。通过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指导并进行沟通,准确掌握患者夜间睡眠状况,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晚间护理干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以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于不良事件的相关教育和信息。这包括不良事件的定义、常见类型、可能的原因、预防措施等内容,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晚间护理干预,病人及家属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在医疗保健环境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这有助于他们更加警惕,并学会识别和避免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因素。晚间护理干预可以激发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和安全管理的意愿。他们可能会更愿意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预防不良事件的计划,从而减少患者遭受不良事件的风险。晚间护理干预对病人及家属对不良事件认知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总体而言,晚间护理通过创造较为宁静的环境、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护理、提供额外的心理支持等方式,有助于改善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的关系,促进更为积极和支持性的护理体验。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晚间护理查房,能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亚楠,吴思缈,刘鸣.中国脑卒中15年变化趋势和特点[J].华西医学,2021,36(06):803-807.
[2] 吴开花.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6):2656-2657.
[3] 栗江霞.118例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管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45-1946.
[4] 赵明宏,马君秀,张守丽,等.临床夜班护士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12):104-107.
[5] 毕雪君.安全预警护理在神经内科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0):97-99.
[6] 钟盈,李娜,黄天雯,等.运用项目管理改善晨晚间护理与5S现场管理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251+254.
[7] 刘霞,於军兰,张丽芳,等.一站式多功能基础护理车在晨晚间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2765-2767.
[8] 但冬玉,刘玉琼,李均齐,等.晨间护理查房在提升产前区新护士能力方面的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1):63.
[9] 朱春丽,李香娥.护理程序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166-168.
[10] 徐向宇.安全护理在神经内科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92-2394.
[11] 连利萍.健康宣教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1):219.
[12] 陈舒蓉.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