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汉语言和现代语言相结合,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初中汉语言文学主要包括律诗绝句、文言文、古代文学小说,针对不同学习模块,老师应该做出教学计划改变,规避常规教学问题。针对律诗绝句,教学初中汉语言文学时,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诗词作者的社会背景,当时社会环境下诗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学生了解当时文化背景能提高学习律诗绝句的效率。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古代文学知识断层等知识盲区,老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知识盲区,为学生讲解汉语言文学知识。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师在授课时不注重文化知识的拓展,只针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不能理解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无法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效率。汉语言文学和现代语文相比,更需要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有基本了解,才能逐渐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能力。以《桃花源记》为例,老师应该结合东晋历史背景,为学生讲解该篇文言文散文,老师运用创新型教育方法,为学生讲解文中汉语言词组的注解,学生通过对汉语言译文的了解,逐渐提升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能力。汉语言词句是积累的过程,老师在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新教育方式,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素养,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应该在现代语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能力。初中语文老师应该以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为案例,结合创新教育,在教学中逐渐提升教学能力。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水平,逐渐完善教学规划。汉语言文学是文化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汉语言文学学习,逐渐积累汉语言文学词汇,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能力。
二、初中汉语语言文学教学创新路径
1、制定教学目标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引导老师进行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热情。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在的教育形式,创新教学观念,加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将教学目标多元化。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便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老师要制定多种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明确教学目标的效率以及质量,以课本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讲解,不断进行课程强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当然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尽相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在进行课程的传授过程中,老师应该兼顾各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以便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有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力。
2、重视因材施教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注重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使用同一种教学的模式或者方法,这样教学模式或者方法不能确保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实际情况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中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运用课程教学方法。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注意强化对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不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使用不同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初中语文老师提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如,对于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分为A组,将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B组,将差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C组。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对应难度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木兰诗》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大家知道这篇文章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难度,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这种情形下,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去查阅资料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语文老师将课文中难度比较高的段落进行翻译,对于别的段落让学生自己试着翻译。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语文老师可以不提出过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能够做到大体了解,对于文章中的陌生字词进行翻译,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语文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有当其学习能力实现了不断地提升,才能对其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让整个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3、开展多元课堂
孔子特别鼓励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没弄明白的时候要给予启发诱导,在学生想表达但是表达不出来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问答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思维与问答是相辅相成且有机结合的,平时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小令是由元曲作家马致远所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就写景这个基础点进行发散提问,比如,这首小令中写景句是哪句?写景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景与抒情有什么联系?《天净沙·秋思》与《天净沙·秋》有何异同?他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让学生通过写景这个点获取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再通过两首小令的对比结合产生新知。原本独立零散的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整理和解读,帮助学生的知识识记和活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中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意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提问。在课堂讨论中鼓励思维跳跃、各抒己见。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的状态。只有学生思维开拓,教师才好带动,师生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堂才多元饱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教学策略,让汉语言文学课堂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传承优秀汉语言文化知识,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谢巧莉.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147,141.
[2] 谢巧莉. 分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