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亦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LSC),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由皮肤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剧烈的皮肤瘙痒感以及皮损处的苔藓样变化。如今,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探明神经性皮炎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精神因素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也有多项研究表明本病与内分泌功能失调[1]长期胃肠道功能异常[2]、免疫遗传因素等相关[3]。此外,局部刺激亦可诱发本病的发生。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梅花针治疗本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少。
1梅花针
现代梅花针是由古代 “扬刺”“半刺”等刺法衍生发展而来的,针对皮部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因此梅花针直接叩刺皮损部位,可以通过皮-络-经-腑-脏的轴,破坏局部病灶,促进组织再生,皮损区微循环加快,代谢增强,免疫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增强抗炎作用,提高局部皮肤神经的耐受性。从而达到祛瘀生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的目的[4]。
2单纯梅花针治疗
韦文婕[5]等选取6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以皮损部位为主穴,辨证取穴为配穴。单纯用梅花针叩刺主穴至出血,叩刺配穴时以穴位局部红晕为度。对照组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999皮炎平)治疗。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临床综合疗效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
3梅花针联合火罐治疗
拔火罐可以通过负压,刺激局部,达到促邪外出,活血通络的治疗目的。同时负压吸引也可以加快局部微循环和新陈代谢,配合梅花针叩刺的效果增强临床疗效。
张晓文[6]等收治5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梅花针叩刺皮损部及周围表面至微微出血为度,完成后用闪火法将罐固定在叩刺部位,留罐5-10分种,局部出血2-5毫升。同一部位每次治疗间隔3-4天,5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最终治疗结果38例治愈,12例好转。
4梅花针联合灸法治疗
艾灸疗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对人体进行局部温热刺激,有助于畅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提升体内阳气。这一过程有助于促使体内湿邪和郁积之邪气排出,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艾灸也可以增强梅花针治疗作用,调节免疫介质、抗炎因子,改善机体的免疫水平,治疗炎性疾病[7]
李继书[8]等将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皮损部至渗血,然后于皮损部位施加温和灸,每次30-60min。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未愈患者,停止1周后,再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则使用曲安奈德软膏涂抹患处,每日1次,每日用温水轻洗1次。连续4周为1疗程。最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梅花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
王胜强[9]等收治4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持七星针叩刺患处至轻微出血。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上。主穴:神门、血液点、激素点、内分泌点、肾上腺点;辅穴:肝、脾、肺、面颊及其他耳穴。治疗后,嘱咐患者每天按压3-4次,每次每个耳穴按压2分钟。按压力度最好耳朵感到发胀和疼痛。两只耳朵轮流贴敷,2天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2个疗程。最终结果显示,经过20天治疗后,有效率为89.1%
6梅花针联合药物治疗
6.1梅花针联合西药治疗
王丽君[10]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涂抹在皮损处,轻揉3-5min,令局部皮肤吸收药物,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皮损处,至皮肤轻微渗血、潮红为止,隔天1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最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2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
在中医学里,神经性皮炎可辨证分型为风热侵袭、肝郁化火、血虚风燥三个证。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6.2.1火针联合中药内服
滕艳[11]等将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分2次早晚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梅花针叩刺法治疗。叩刺主穴要求刺入出血,叩刺配穴时,穴位局部表现红晕即可。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最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皮损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均低于于对照组。
6.2.2火针联合中药外用
殷新[12]等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梅花针叩刺配合复方蛇脂软膏外涂治疗,对照组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苔藓化程度、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7讨论
神经性皮炎确切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但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过程,由主要心理或环境因素引起,或继发于其他引起瘙痒并导致剧烈瘙痒-抓挠循环的皮肤病[13]。皮肤的感觉神经支配由无髓纤维和有髓纤维形成的真皮丛组成。表皮仅包含无髓纤维,这些纤维可以传递温度、疼痛和瘙痒的信号[14]。瘙痒原可以是任何分子,当其引入皮肤时,会引起瘙痒。瘙痒分子与C神经纤维上各自的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激活并将瘙痒信号传递到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瘙痒可分为组胺能性(通常与急性瘙痒有关)和非组胺能性(通常与慢性瘙痒有关)。与神经性皮炎有关的特定瘙痒原尚未确定[13]。目前与慢性瘙痒相关的疾病的研究表明患处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增加或减少(如结节瘙痒症,淀粉样变性或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由于受伤后轴突退变导致皮肤内纤维收缩,这是一种受伤纤维的自发活动,可能会引起神经性瘙痒。因此也有人在研究LSC中的瘙痒是否可能继发于表皮感觉纤维的损伤,以及是否可以通过阻断这些纤维中的电活动来治疗它[14]。这些研究都为阐明神经性皮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做出贡献,为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与方案。
针对神经性皮炎,常规西医治疗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因为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损部位会出现苔藓样增厚,外用药透皮吸收不佳,影响药物发挥作用。同时考虑使用了激素类药物,虽然短期内瘙痒等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但长期用药后会对激素药物产生依赖性,且停药后症状会出现反弹现象,存在远期效果不佳及有一定副作用的不足之处[15]
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经络辨证将主穴配穴搭配治疗,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梅花针可以直接破坏皮损部位病灶,利于外用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联合外用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还可以缩短痊愈时间,有效减少长期使用激素药后产生的依赖性、耐药性,避免停药复发现象。
不过目前针对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①不同研究纳入的患者所患神经性皮炎类型各不相同,有的纳入的是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有的纳入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16]。另外,大部分研究没有对纳入的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因此梅花针治疗是否对所有类型、中医证型的神经性皮炎患者都有临床疗效仍有待今后进一步考究。②在检索的文献中,发现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大部分都是临床研究,有的样本量偏少,有的没有设立随机对照试验,对于临床样本、疗效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③考虑到梅花针操作的特殊性,治疗时梅花针叩刺的手法、力度,以及最终叩刺至轻微出血的程度也都没有统一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孟宪芙.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焦虑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9-50.
[2] 马天明,李然,刘贵军.针刺百会和风池穴对神经性皮炎模型大鼠P物质影响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8):177-180.
[3] 杨瑞,杨波,王文成,等.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164-168.
[4] 李翠凤,张晓杰.梅花针扣刺在皮肤科的应用[C].山东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1:255-256.
[5] 韦文婕,陈红源,戢秋明.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2):25-26.
[6] 张晓文,杨华.梅花针叩刺结合火罐疗法治疗神经性皮50例[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8):35-35.
[7] 倪瑶,吕文良,李娟梅,胡伶姿,王栋平,周文慧.艾灸对炎性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3):215-218
[8] 李继书,杨馨.针刺拔罐加温和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94-95.
[9] 王胜强,皮先明.梅花针叩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46例(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8,18(1):69-70
[10] 王丽君.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金纽尔)外涂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医药与保健,2014(10):175-175,176.
[11] 滕艳,张玉芳,王强.祛风止痒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6):122-124
[12] 殷新,唐犀麟,卢传坚.梅花针叩刺配合复方蛇脂软膏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5):116-118
[13] Teresa J U, Vander Does A, Mohsin N, et al.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itch: an update[J]. 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 2022, 102.
[14] Sandoval M, Parra J, Reyna-Jeldes M, et al. Itch in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is associated with localized small fiber neuropathy[J].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22, 142(3 Pt A): 731-735. e3.
[15] 杨瑞,杨波,王文成,等.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