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时间-空间”是对一定时间、空间进行考察、分析的一种理念,它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空史观包含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个概念分别是历史时序和历史地理。在史学范畴内,历史事件的产生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就必须把它放在与之相对应的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内。这样,历史主体对历史的认识就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依据。要使历史知识系统化,就必须对时间和空间有较好的理解。
一、创设教学情景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老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解释。比如,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讲一遍,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时,我就可以用这样的情景来讲述:「一位知名美国记者,一年之内,大军翻越十八山,涉水二十四河,攻占六十二个城市,横跨十一省,又从十大区域突围,平均每天前进七十一公里,即使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也能坚持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他们的思想带进教材,让老师更好地介绍“红军长征”这一主题,同时,通过有启发性的背景介绍,清楚地指明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了具体的把握和培养。
二、对历史事件时空关系的认识
从总体上讲,历史就是一个由分散和孤立的国家逐步紧密联系起来的过程。因此,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中国历史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将与世界历史进行对比,达到将历史内容进行衔接、过渡和关联的目标,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比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将这一课的内容融入到这一课中,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是一门很有挑战性的课程。另外,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与对比,比如,在讲《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以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为中心,把西方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在这个时候,各国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国际局势紧张,政局不稳,德国和日本逐步走向法西斯化,日本为了转移这场危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我们开始了14年的抗日战争。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渡过这次经济危机,等等。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抓住特定的历史主线,并根据时间的顺序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历史的脉络,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记忆。
三、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索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之中,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从核心素养出发,培养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概念,引导其自主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与积累,并对时空要素所对应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与建构。
比如《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部分,在讲授时,可以让学生小组查找有关资料,并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在这个基础上,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据,提供一些地图。同学们可藉由这张图,探究宋朝的经济重心,由南向北,向北,向南,寻找更多的经济特色。宋朝的时候,南方几乎没有什么战事,很多北方人都迁往南方,带着很多高级的生产力。在此背景下,宋代尤其在商贸发展上,南方的农工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外贸的发展以及纸币的产生,都说明南方要比北方富裕。临安、开封是宋朝第一大城,广州、泉州等地都是通商口岸,四川也是世界第一张钞票的发源地。到了南宋,江南地区的经济重心才得以转移。在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这对培养时空概念很重要。
四、充分利用图片和历史资料,加强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
历史材料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历史材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历史的时空观念可以被联系起来并且被加强。特别是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及史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甚至透过看地图,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关注上,而忽略了对时间的关联。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将这一历史事件放在对应的时间和空间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能对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有效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秦王扫六合》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秦灭六国示意图》的图片,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了解秦国灭亡六国的过程。同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更好地运用图画中的史料。通过对比《秦灭六国图》和《秦政略图》,理解史料的传奇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从“秦都”、“秦疆四界”、“郡县制”、“水利项目灵渠”、“秦长城”等方面得到大量的历史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资料。以及更多有关它的历史信息可以被理解和延伸。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建立正确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五、巧用时间轴
所谓历史,指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在讲述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或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时候,要让学生把人物和时间放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时间线,培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如:在进行《五四运动》的教学时,既要了解事件的发生时期,又要将事件置于具体的空间和时间中,才能对五四运动的起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分析历史时间轴中1919年这一点的历史大背景,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来全面地考虑五四运动,进而对五四运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真正的了解。另外,老师们不但要对特定的一节课进行关注,在进行总复习或者是复习某个单元的时候,还需要指导学生自己绘制一张历史日程表或者时间轴,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记住自己的历史知识,促进他们形成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总结: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一种基本的历史探究和认知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素质,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现象、人物和时间相关联,让他们认识到事件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历史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进行培养,为他们今后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献忠.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24(01).
[2]林龙辉.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育.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