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药
当代中医药
《当代中医药》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最新中医药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相关的论文,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药学术。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中医药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89

《当代中医药》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基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情志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83 浏览:507
  • 高瑞珂 严安 李杰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神主导情志活动,情志失常以心为主、以肝为辅,主要责之于心神不明。心神不明,机体对外界环境应对能力减退,易出现情志失常,情志失常可直中脏腑,或引起气血逆乱,损及脏腑功能,导致气滞、血瘀、痰阻,形成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增加机体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情志异常会影响DNA修复、机体免疫功能、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对心神的调、养、安,从而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从心论治可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红景天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147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下载:89 浏览:492
  • 高丽丽 吴成翰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红景天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0例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73例、红景天小剂量组73例、红景天大剂量组74例。安慰剂组每日服用安慰剂1.2g,红景天小剂量组每日服用红景天胶囊和安慰剂各0.6 g,红景天大剂量组每日服用红景天胶囊1.2 g。各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疗效指数(EI)评估,并观察安全性。结果安慰剂组各时间点间HAMD评分、BDI评分及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一时间点比较,红景天大、小剂量组各时间点HAMD评分、BDI评分均降低,EI均升高(P<0.05);与安慰剂组同时间比较,红景天大、小剂量组治疗2、4、8周HAMD评分、BDI评分均降低,EI升高,且红景天大剂量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红景天胶囊具有改善轻中度抑郁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其1.2 g/d较0.6 g/d疗效更为显著。
  • 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 下载:81 浏览:523
  • 安丽1 黄大未2 杨晋翔3 范春琦1 曹国强4 李雅洁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清胆和胃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餐后2 h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每次1.3 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测,治疗后评价中医症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尿短黄、便秘等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胃胀、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两组复查胃镜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后固有层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同时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 解毒凉血利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30例临床观察 下载:89 浏览:541
  • 刘慧敏 高方媛 江宇泳 王宪波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 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 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当代中医药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593
访问量 110623
下载量 36258
总被引次数 421
影响因子 0.629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