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等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肿瘤研究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62

《肿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55 浏览:382
  • 王春斐1 桂忠娜2 田强1 曲红梅1 宗蕾1 李登欣1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下游信号He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结果均显示Notch1、Jagged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Hes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P<0.05)。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与肿瘤脉管浸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Notch1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032,P<0.05),而Jagged1与Hes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2,P<0.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受体及其配体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Hes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有望为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还原
  • rmhTNF-α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43 浏览:345
  • 崔璨1 葛振宇2 魏菁琳1 张丽2 王春芽2 张红梅2 季万胜2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 摘要:
    [目的]研究rmhTNF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IU/ml)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处理胃癌细胞MKN45,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观察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MKN45细胞p53异构体Δ133p53、STAT1及STAT3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rmhTNF作用浓度增高(50、100、200IU/ml),MKN45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133%,24.800%和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46,P<0.01)。RT-PCR结果显示,随rmhTNF浓度增高,MKN45细胞STAT1 m RNA表达上升(F=164.290,P<0.001),STAT3、Δ133p53 m RNA表达下降(F=29.921,F=24.243;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Δ133p53与STAT1表达呈负相关(r=-0.951,P<0.01),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 ]MKN45细胞中,Δ133p53是STAT1、STAT3调控肿瘤细胞的共同靶基因,STAT1、STAT3-Δ133p53-p53通路可能是rmhTNF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机制。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干细胞分离和鉴定的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69 浏览:207
  • 褚玉新 胡钦勇 宋启斌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复发率高,容易远处转移,对治疗不敏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当前临床肿瘤免疫治疗不能有效清除缺乏分化抗原表位的肿瘤干细胞,需要灵敏而又特异的标记物来鉴定肿瘤干细胞。目前,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离肿瘤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的分离法和侧群细胞分离法。鉴定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包括体外细胞成球实验和体内致瘤能力的鉴定。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干细胞分离和鉴定方法的研究将为研发抗肿瘤干细胞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从而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开辟新的免疫治疗途径。
  • 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40 浏览:393
  • 葛星瑶1 鄢金柱2 张超3 徐丹4 艾一玖4 王伟4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9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CR方案与FC方案相比,两者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0.56~0.74,P<0.001)、总体生存率(HR=0.68,95%CI:0.52~0.85,P<0.001)、完全缓解率(RR=1.882,95%CI:1.631~2.171,P<0.001)、总反应率(RR=1.141,95%CI:1.085~1.200,P<0.05)、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RR=1.250,95%CI:1.005~1.5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RR=0.979,95%CI:0.554~1.731,P=0.9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R=0.60,95%CI:0.23~1.55,P=0.29)、恶心(RR=0.937,95%CI:0.566~1.552,P=0.80)、肺炎(RR=0.567,95%CI:0.256,1.262,P=0.1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组成的FCR方案可明显提高CLL患者的疗效,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 奈达铂+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3D-C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研究 下载:472 浏览:229
  • 李杨 陈贡斌 闫艳菊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奈达铂+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3D-CRT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在3D-CRT基础上给予奈达铂单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吉奥(S-1)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总生存时间,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2度白细胞减少和厌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奈达铂+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3D-C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83例子宫内膜腺癌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2 浏览:309
  • 焦思萌 孔为民 宋丹 陈娇 商若天 赵轩宇 韩超 李凤霜 刘婷婷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单独放疗在子宫内膜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以A点、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单独放射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均应用铱-192腔内治疗机,体外照射应用钴-60体外照射治疗机,其中腔内治疗选取A点及F点为剂量参照点。对年龄、家族史、孕产次、体质指数、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83例应用单纯放射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1.8%,其中Ⅰ期为70.8%,Ⅱ期为60.6%,Ⅲ期为23.1%。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腔深度(以8cm为界)对子宫内膜癌单独放疗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放疗是子宫内膜癌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临床分期为ⅠⅢ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但对于晚期、低分化以及宫腔深度>8cm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单纯放疗疗效欠佳,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改进。以A点及F点为参照点进行子宫内膜癌二维腔内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 基于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的肝癌细胞体外生长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85
  • 方敏1 陈梦圆2 刘璐璐2 应航洁1 陈明1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 摘要: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模拟在体肿瘤微环境,在体外研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基于Matrigel制作三维基质模型,跟踪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形态并三维重建,同时利用荧光量子点标记分子探针实时监测HCCLM9的形态学以及动力学特征。[结果]在该三维培养模型中,HCCLM9细胞呈现出典型的肿瘤侵袭多步骤特征,包括:克服衰老,局灶性增生活跃,优势克隆侵袭。HCCLM9细胞在接种后不同时态,细胞及细胞间展现出不同形态,呈现出血管拟态及不规则克隆,同时伸出伪足,促进细胞变形,并向四周浸润生长,证明肝癌细胞具备自身变形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体外人肝癌细胞培养三维模型,表达MT1-MMP的伪足以及血管形成在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12
  •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 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超声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2 浏览:229
  • 项文静 于鹏丽 吴敏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的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9例,共109个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淋巴结转移阳性组43个,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6个)。利用单因素(t检验、Pearson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得出能够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绘制最大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及高回声晕在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肿块较阴性组更大,出现高回声晕的比例更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t=3.183,χ2=5.353,χ2=3.438;OR=1.662、3.476、2.843;P均<0.05)。绘制肿块最大径的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为1.85cm。位置、血流分级等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对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提示作用。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235
  • 王敏 饶智国 杨波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mesylate)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其机制为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全文就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淀粉样前体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下载:39 浏览:284
  • 王琦1 陆红玲2 徐刚1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其家族成员类淀粉样前体蛋白1和2(amyloid precursor-like protein 1/2,APLP1/2)是高度保守的Ⅰ型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中。近年来报道,APP和APLP2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升高,并与癌症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PP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 6,DR6)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了解APP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将为临床在癌症的诊断及治疗上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有望成为抗癌药物候选作用靶点。
  •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2 浏览:350
  • 董丽娜 王静萱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 摘要:
    含顺铂方案的化疗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不耐受顺铂化疗的及一线标准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有限,平均生存期约5~10个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为改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免疫治疗药物。2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3种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含铂方案化疗进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全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膜联蛋白A7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16
  • 王丽 周淑亭 黄玉红 张军 王静文 黄贺 吴颖 唐建武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研究Annexin A7基因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h RNA干扰技术稳定转染小鼠Hca-P细胞,获得Annexin A7下调表达及Hca-P无关序列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q RT-PCR分别检测Annexin A7对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淋巴结粘附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nnexin A7下调对Hca-P细胞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的干扰。[结果]Annexin A7基因表达下调组细胞的FAK和Sr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A7无关序列组分别上升1.81倍、1.80倍及1.58倍、1.59倍(P<0.05),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则分别下降54.11%和54.27%,而上述分子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未处理Hca-P组与A7无关序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Annexin A7下调后Hca-P细胞的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上升,Sh RNA-Annexin A7组淋巴结黏附细胞数(1074±162.8)显著性多于A7无关序列组(234.7±40.08)及Hca-P组(220.3±39.53)(P<0.05),Sh RNA-A7细胞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294.8±64.40)明显多于A7无关序列细胞组(79±28.04)及Hca-P细胞组(57.60±25.62)(P<0.05),而Hca-P与无关序列细胞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nnexin A7可通过影响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变Hca-P细胞生物学行为。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水平及意义 下载:62 浏览:359
  • 林昌海 黄露迷 冀晓辉 王春梅 王东林 李代蓉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TGF-β和IL-17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65%±3.70%vs 4.06%±1.23%和1.20%±1.19%vs 0.44%±0.13%,P<0.05)。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表达与NSCLC患者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TGF-β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5±3.19 vs 15.96±3.65和4.36±2.79 vs 2.01±1.83,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均高表达,Treg细胞以及Th17细胞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 PARP1在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 下载:43 浏览:303
  • 王均惠1 陈建新1 彭永海2 解方为2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PARP1在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PARP1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对PARP1表达结果与临床参数间进行比较,其中分期情况视为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ox回归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评价PARP1对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结果]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样本中PARP1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临床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81例患者中PARP1阳性标本中表达量为(+)、(++)、(≥+++)样本比例分别为33.33%(13/39)、35.90%(14/39)、30.77%(12/3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76例具有完整生存随访资料患者中,PARP1表达情况与患者无疾病生存期相关,PARP1阴性表达组及阳性表达组DFS分别为36.2个月和23.5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P=0.003);但与总生存期无关,PARP1阴性表达组及阳性表达组OS分别为49.6个月和44.0个月(Cox多因素分析P=0.341)。[结论 ]PARP1阴性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能获得较长的无疾病生存期,但可能并不能转化为总生存期上的获益。
  •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分析 下载:50 浏览:268
  • 姚仕奋1 王昊1 陈锦标1 黄霖2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肿瘤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脊柱稳定、神经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情况、肿瘤转移和复发等。[结果]手机时间为284.6±73.9min,出血量为700~1600ml,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与术前比,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3例转移,无1例原位复发。[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肿瘤具有疗效确切、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感觉和运动功能和控制复发等优点,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手辅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61 浏览:399
  • 张秀峰 王厚东 沈忠 裘建明 鲁振锋 汪长健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辅助腹腔镜及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HALS组40例,LAP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HAL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2.37min,显著低于LAP组的167.06min(P<0.01);LAP组术后CRP升高水平为52.29±29.19mg/L,显著低于HALS组的76.62±36.25 mg/L(P<0.01);两组在切除标本长度、全直肠系膜切除率、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和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住院花费,且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相对较短,但术后炎症反应较全腹腔镜手术明显。
  • 胸腹腔镜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44 浏览:239
  • 高云飞 罗洞波 刘翼 孙伟 《肿瘤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1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51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61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腔镜组FEV1、FEV1/FVC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5d腔镜组IL-8、TNF-α、IL-10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腔镜组的肿瘤复发率为41.18%、生存率为68.63%;而传统组分别为31.15%和73.77%。[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手术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
  • 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肿瘤相关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下载:54 浏览:351
  • 吴兵1 邵丽娜2 《肿瘤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的44例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天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01)。[结论]初始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有重要价值,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 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技术在部分性葡萄胎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73 浏览:399
  • 荆福祥 袁雪芹 史永灿 《肿瘤研究》 2018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部分性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病理科2005~2016年临床及病理形态学上明确部分性葡萄胎和水肿性流产各20例。组织标本经STR基因多态性检测,STR检测包括9个多态性位点(D7S820、D13S317、D16S59、TPOX、TH01、CSF1PO、VWA、F13A01、FESFPS),分析其在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水肿性流产患者中位年龄27岁(23~33岁),部分性葡萄胎患者中位年龄30岁(25~37岁)。组织病理学结果:水肿性流产可见局灶绒毛组织水肿,滋养叶细胞增生不明显;部分性葡萄胎局灶绒毛组织水肿,中度滋养叶细胞增生。STR结果显示:水肿性流产在每个STR位点均含有父源性和母源性各1个等位基因(17/17),另外3例未检测成功。在部分性葡萄胎中,单卵单精型部分性葡萄胎和单卵双精型部分性葡萄胎分别为3(3/19)例和12例(12/19),还有4例为均含有父源性和母源性各1个等位基因(4/19),另有1例未检测成功。[结论 ]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对部分性葡萄胎的诊断准确性仍然不够,9个STR位点多态性分析对部分性葡萄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肿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60328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852
影响因子 1.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