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实验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并随机建立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血液净化患者在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有效明显的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治疗中为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方式,应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摘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及其功能都有相应的退行性变化,常易发生各种疾病,但是只要能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就有可能做到“未发能防,已发能治”,使老年人健康长寿,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本文探讨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进行输液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n=23)及对照组(n=23),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重复穿刺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一次性成功率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重复穿刺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配合度,使穿刺能够一次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摘要: 目的: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控制在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筛选后,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共有136例,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信封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平均的分入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保证两组患者数量完全相同。在临床开展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服务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式,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摘要: 目的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后的心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入院和出院后的心理变化情况显著差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产生较好的影响,提高了护理效力,值得使用。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效果。结果:为两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采取整体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采取整体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具有较大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肿瘤患者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危因素及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科室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确诊的90例宫颈癌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确诊后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表现进行总结;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展开心理评估,1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P<0.05)。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次85例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经过个性化护理之后,SD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心理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治疗期间的依从性。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39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S6)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92.31%、76.9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SES6评分依次为(50.42±6.35)分、(40.35±5.12)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7年收治的10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选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的依从性高,经过统计分析,P<0.05具有较为突出的差异化。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给予小儿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将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方面的满意度提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 在20世纪,医疗界便认同了音乐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有效性,音乐疗法在西方部分国家是成熟的一门系统学科。通过音乐治疗与心理护理,可以通过音乐独有的心理效应,使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引下获得良好的体验,陶冶患者精神情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下文针对精神科的音乐治疗与心理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健康快乐的精神状态。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企业对员工激励愈加重视。研究表明,相比于物质激励,创新型企业员工更重视精神层次的需求;领导对员工的鼓励与关心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尊重与重视,激励效果更佳;对员工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激励效果。该研究对创新型企业提高员工激励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选取54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予以一般护理,以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检验2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6.30%(26/27)明显高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0.37%(19/27),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状态,将上消化道大出血情况予以减少,提高预后效果。
摘要: 适龄女性在相应的年龄段进行生产是一件人生中的大事,产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新妈妈们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青年在生产之后的恢复阶段中总是会存在一些不适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女性群体俨然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很多女性因为产后恢复的原因,不得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心理上的极大落差可能会导致产后女性遭遇抑郁症的困扰,这将不利于女性更好的恢复,同样也不利于婴幼儿的成长。
摘要: 本文以某发电企业青年管理工作管理为基础,通过心理咨询在青年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反馈和总结,归纳了在当前新形势下,发电企业青年的特点、掌握心理咨询技能、科学引导服务青年的工作思路等,为同类企业的青年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本院于2019年8月至同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应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8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进而缓解该病症带来的不良表现。
摘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护理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指标对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护理指标具有一定帮助,因而可推广。
摘要: 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因各种原因流动到其他地区但孩子依然在户籍所在地因而无法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的儿童就是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分为心理健康状况、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和心理弹性四个方面。近年来,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方法和内容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救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任意编号法划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9)。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室管理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疏导,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摘要: 政治辅导员在目前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从早期以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理念等培养为着重点,逐渐拓展工作范围,学生生活学习上各种问题都需政治辅导员加以重视,尤其是当下学生心理问题多发背景下,更要提高心理辅导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自信自强人格理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等等,使学生能以健康心理状态顺利完成高校学习任务。
摘要: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护理中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29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心理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在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结束后,心理组患者的SF-36、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缓解老年患者心理病症产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