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成果报道及评述。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心理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057

《心理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价值探讨 下载:132 浏览:1382
  • 陈辉 张丽平 王春霞 《心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对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的有效干预方案展开探讨,分析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2-2022.9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n=50,常规护理与治疗)及研究组内(n=50,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治疗),记录评价组间症状积分及瘙痒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瘙痒程度(1.09±0.23)分,瘙痒面积为(1.28±0.22)分,睡眠质量(0.69±0.26)分,继发皮损(1.09±0.3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的瘙痒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瘙痒评分(2.98±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99±0.6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HAMA、HAMD对比,干预前组间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临床为慢性湿疹瘙痒症状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皮内针方案展开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患者瘙痒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康复治疗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影响 下载:115 浏览:1360
  • 蒋志洪 刘志立 李红果 朱霄霄 赵清 《心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银屑病病患中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2021.01-2022.12时段内本医院收治的银屑病病患按照收治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参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病患收治时段为2021.01-2021.12;探究组采用康复治疗,病患收治时段为2022.01-2022.12,对比两组病患在不同治疗模式下的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病例数较参照组更多,有效率更高;对比两组病患的负性情绪,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HAMA焦虑、HAMD抑郁评分较参照组都更低,表示探究组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都更轻,心理状态更佳;对比两组病患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可发现探究组病患对于银屑病的各项健康知识以及护理常识掌握程度更高;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可发现探究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表示探究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更佳。结论:在银屑病病患中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病患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更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更好,生活质量也更佳。此种治疗模式应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工作之中。
  •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下载:165 浏览:1348
  • 杨颖 曹慧慧 《心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重症患者行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以92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样本,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为研究时间,掷骰子分组,即对比组、心理组,样本均有46例,常态护理为前者方案,心理护理为后者方案,观察心理状态,评估睡眠质量,比较生活质量,调查满意率。结果:施护前经SAS、SDS评分了解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在心理组、对比组间无意义,P>0.05。施护后经SAS、SDS评分了解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有意义,心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针对睡眠质量优良率实施评估,结果有意义,心理组高于对比组,分别为73.91%、45.65%,P<0.05。经四个方面完成重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有意义,心理组高于对比组,P<0.05。针对满意率实施评估,结果有意义,心理组高于对比组,分别为91.30%、71.74%,P<0.05。结论:心理护理优势多,能纠正ICU重症患者心理问题,帮助其改善睡眠、生活质量。
  • 优质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134 浏览:1660
  • 杨承英 《心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针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的临床护理阶段,对其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探究其对患者心理护理中所取得实际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接收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77例习惯性流产患者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并进行对照试验,即参照组(n=38)和研究组(n=39),在妊娠护理过程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周期结束后,通过HAMA、HAMD量表,将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关于精力、情感等五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将两组患者对于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整理研究数据,将两组患者有关配合治疗、按时服药等五个维度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之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中对于护理方法不认可例数更少(P<0.05)。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高品质的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这种护理方法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心理护理在门诊阴道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36 浏览:1259
  • 吴文静 《心理学研究》 2023年3期
  • 摘要:
    目的:对门诊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0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心理护理为主的观察组。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评分、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效果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融入在门诊所收治的阴道炎患者常规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链式管理模式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 下载:147 浏览:1357
  • 陈莉娟 《心理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模式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行无痛人流麻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链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一般情况(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波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心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管理模式在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以及心理波动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儿童保健中实施心理评估干预的保健效果研究 下载:165 浏览:1450
  • 齐云红 梁发强 代立静 周云香 《心理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保健中实施心理评估干预的保健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本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80例保健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保健儿童给予常规体检为主的保健,研究组包间儿童给予常规保健体检基础引入联合心理评估干预。比较两组保健儿童家属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两组保健儿童神经心理各功能区的发育商;比较两组保健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得分:(品行、学习、心身、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结果 研究组保健儿童家属对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儿童神经心理各功能区的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的心理健康:品行、学习、心身、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指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保健中实施心理评估干预的保健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家属对育儿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还能提高儿童的发育商,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劳动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下载:152 浏览:1360
  • 李丽玲 王琼 《心理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保护。据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现下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已无法应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通过对积极心理学与劳动教育的研究,认识到了积极心理学与劳动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出几种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措施,全面守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 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疗效及对解决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 下载:132 浏览:1583
  • 李瑞霞 刘飞 《心理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按扩张型心肌病确诊同时有心衰并发的患者重视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及对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按扩张性心肌病确诊同时有心衰并发的患者共计80例,病历搜集地点为我院,搜集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依据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做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针对所参与的40例运用科室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针对所参与的40例重视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就两组心功能指标检测值、不良情绪指标检测值、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工作前,经对心功能指标即IVEDD项目和IVESD项目进行检测,未见差异性(P>0.05),在实施干预后,各检测值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数据居更低水平(P<0.05)。两组在实施干预前,经对不良情绪即焦虑项目、抑郁项目指标实施评测,分值未见差异(P>0.05),在干预后,各项评测分值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数据居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所收治的患者护理满意度经评定其数据相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按扩张性心肌病确诊同时有心衰并发的患者,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的开展,可增强心功能,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 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下载:125 浏览:1354
  • 张欢 《心理学研究》 2023年2期
  • 摘要: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理念。高校辅导员是心理育人工作的主体,始终扮演执行者、参与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必须克服由自身和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积极创新心理育人理念与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本文从背景分析、“三全育人”体系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优势、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质量的优化路径四个个方面进行研究,切实分析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现状并找出合理的优化路径,探索合理育人途径,为落实三全育人提供参考。
  • 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68 浏览:1274
  • 何蕊妮 向清清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入组,对照组18人,干预组12人,用生活质量量表( QLQ-C30)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状况、机体症状、机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感觉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 积极心理学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54 浏览:1698
  • 朱小勇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药学服务在药店顾客药品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为某市区的5家连锁药店的顾客,样本量共计300人,其中实验组150人,对照组150人。实验组接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药学服务,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药学服务,两组服务时间和药品消费金额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药学服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药学服务能够显著提高顾客的药品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且实验组的满意度和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药学服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促进药店和药师的职业发展和行业进步,探索积极心理学在药学服务的应用价值。
  • 心理应激对策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32 浏览:1243
  • 潘杰 盛雪梅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探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心理应激对策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均为我院慢性盆腔炎病人,共60名,分成两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并予以不同护理方式,每组病人人数为30名,护理手段为常规护理以及心理应激对策护理,对比指标包括病人用药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负面情绪。结果:通过用药依从性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在提高病人药依从性方面采用心理应激对策效果理想(P<0.05);调查两组对护理手段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对于心理应激对策满意度更高(P<0.05);生活质量评估后,结果显示,通过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病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指标(P<0.05);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方面研究组病人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来说,采取心理应激对策,效果显著。
  •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PICU患儿父母心理状态轨迹研究 下载:168 浏览:1575
  • 毕丹 吴霞 李亭亭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潜类别增强模型的PICU患儿父母心理状态轨迹研究。方法 选取某市2021.1~2022.10某三甲医院入住PICU患儿的父母143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戴维森创伤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分别在PICU患儿父母住院期间、出院后1、3、6个月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类别增强模型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分为住院时97例、出院1个月68例、出院3个月45例、出院6个月13例,随着出院时间越长,焦虑和抑郁发生例数下降,PTSD和PTGI得分呈上升趋势,P<0.05;文化程度、患儿疾病诊断与父母心理状态轨迹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PICU患儿父母心理状况变化存在异质性,会造成不同时间段的情绪变化,依据患儿住院时间划分4个组别可作为临床护理参考。
  • 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27 浏览:1336
  • 何蕊妮 向清清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 摘要: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模式对肿瘤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调查,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入组,对照组18人,干预组12人,用生活质量量表( QLQ-C30)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状况、机体症状、机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感觉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 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心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89 浏览:1672
  • 胡约建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 针对心外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一年时间内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所有病患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病患35例,接受心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其余35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最终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依照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参照组病患在护理前SAS、SD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病患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病患;其次实验组病患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病患,且实验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针对心外科病患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切实的改善病患心理状态,提升其预后效果。同时通过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还能够增进护患关系,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心外科护理工作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 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咳嗽治疗的积极影响研究 下载:154 浏览:1682
  • 王林静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咳嗽治疗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度10月到2022年度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每组分别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治疗有效率、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医从性、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医从性分别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率、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的不良情绪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咳嗽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细致化护理效果及对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 下载:186 浏览:1290
  • 陈付英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细致化护理效果及对其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22年1月至8月期间10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6min步行距离(6MWT)]、不良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B组FVC、FEV1、6MWT水平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FVC、FEV1、6MWT水平较A组高(P<0.05);护理前B组SDS、SAS评分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SDS、SAS评分较A组低(P<0.05);护理前B组SGRQ评分水平与A组相近(P>0.05);护理后B组SGRQ评分较A组低(P<0.05);B组护理满意度较A组高(P<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探析整体护理干预对肝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135 浏览:1862
  • 罗娟 李婷 罗姝敏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其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并设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在内科综合保肝疗法基础上,进行人工肝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焦虑程度(SAS量表)、抑郁程度(SDS量表)、生存质量(CLDQ量表)、并发症发生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两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低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前CLD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CLDQ量表中腹部症状、全身症状、乏力、活动、焦虑和情感功能六个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肝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人工肝治疗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94 浏览:1845
  •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心理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6
访问量 160258
下载量 76521
总被引次数 723
影响因子 1.50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