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晦涩”论争与现代诗派的诗学构建 下载:61 浏览:460

尚婷 《文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1930年代的晦涩诗风论争,大大增强了现代诗派的理论自觉和流派意识。经由对"晦涩"诗艺的深入阐扬,现代诗派的诗学主张和艺术理想得到进一步完善、传布。论争的深层动因是,中国新诗所借鉴的诸多西方文艺思潮在本土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剧烈的板块冲撞,其间涉及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等。论争过程中,现代诗派及其同盟者梳理、开掘了这些诗学资源的源流演变和丰富内涵,特别是围绕诗歌与散文的分界问题,着力区分了意象主义的"散文性"与胡适、梁实秋"散文化"理论的差异,有效修正了"诗体大解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遗留的种种积弊。

白话新诗、现代诗与早期城市文学——从北京到上海 下载:48 浏览:341

张屏瑾 《文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北京、上海这两座新文学的中心城市,在新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比较1920—1930年代两地新诗的特点,能够观察到的,是中国现代意识生成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一则是人文主义式的自我认同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深思,而在上海,都市的物质现代性和新的感觉结构,成为现代诗"再发生"的一大重要基础,从中亦可看出早期城市文学在北京与上海的不同表现。

中国台湾现代诗对新加坡的影响:以瘂弦、洛夫、管管为中心 下载:58 浏览:453

张松建 《文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以瘂弦、洛夫、管管的诗集为个案,透过翔实的文献述评和细致的文本分析,考察195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对新加坡作家的启发和影响,并且检讨这种跨国影响的两种后果,进而在全球化后殖民的历史境遇中,重新思考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问题,推动当前的台湾文学研究、新加坡文学研究以及华语语系研究。

“莩甲新意,雕画奇辞”——九叶派作家群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研究 下载:86 浏览:481

董卉川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摘要:
1940年代,中国文坛上先后出现了《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经常在两刊发表作品的作家有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唐湜、唐祈,围绕两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上述九人为主的作家群。到了1980年代,有的评论家称其为"九叶诗派",还有的称其为"'中国新诗'派"。虽然他们在40年代没有明确打出结社组团的旗号,艺术个性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诗学追求和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相似或相近的艺术风格,以九人为核心,外围还有部分作家与他们的艺术风格相似。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评论近年受到高度评价,其中还有一项引人瞩目却又被忽视的艺术成就——现代诗剧创作。他们笔下现代诗剧的体裁审美范式表现为"诗的戏剧化",结构审美范式体现为情感结构,语言风格审美范式展现为复义——相反相成。通过对他们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的研究,可以发现积极学习、响应和引进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主张。在"诗的戏剧化"理论影响下,他们的现代诗剧创作既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又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同时承继了中国传统诗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了中国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为中国新诗和现代诗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多情空余恨——从四个维度解读《氓》 下载:67 浏览:420

余芳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高中语文苏教版新编必修四教材中选入的《诗经·卫风·氓》,可以从反复品读,再现诗境;咀嚼字词,体味情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深入拓展,理解思想这四个维度展开并组织课堂教学。

“目标导学”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策略及应用 下载:86 浏览:486

史岩山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古诗词是国学精粹,短短数行,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其中描绘的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壮志;有"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怨;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适;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苍凉幽远;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情怀。其情感真挚质朴,风格温婉豪放,耐人寻味。结合中职学生教学实际,探讨"目标导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

例谈高中语文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 下载:68 浏览:373

李春华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和智慧积淀。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文章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创作者、诗歌相关情境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

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策略 下载:85 浏览:437

李选萍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诗歌欣赏特别是古典诗歌欣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是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课题。学生只有喜欢读、会读、读懂诗歌,才能真正的进行诗歌欣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写作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25 浏览:509

马田 《中文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语文教育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文学兴趣逐渐下降,写作素养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使如何有效地教授现代诗歌创作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现状,并提出基于写作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创作教学策略。

话语分析下古代诗词中的生态意蕴分析 下载:70 浏览:723

蔡霞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8期

摘要:
话语分析手法下,我们可以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这里不仅有诗人的理想世界,还有着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细致观察,他们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其中,让诗词中充满了生态智慧,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感恩自然、敬畏自然,还可以对自然的无声生命感到怜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优化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对策 下载:47 浏览:456

​张丽红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在欣赏现代诗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学生往往也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意识,希望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阅读感受、抒发阅读感悟。教师可以在开展现代诗歌教学时,采用以赏促写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度解读现代诗歌,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内容和特点,真切感受到现代诗歌的美,同时据此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中充分抒发感悟、表达情感,提升语言运用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

基于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索 下载:195 浏览:1975

卢钱丽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1期

摘要:
古代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彰显了我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诗词是种源远流长的韵文,阅读和鉴赏都可以让我们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学生内心得到丰富,并且可以陶治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实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弘扬我国的精神和文化,以诗词鉴赏来提升学生的内心修养与文化底蕴。

浅谈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诗词教学策略 下载:285 浏览:2869

杨璠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12期

摘要: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思政教育在树立健全人格上起着重要作用,育人育才都是我党的根本任务。中国古代的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诵出真挚的情感与人生态度,而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古代诗词教导学生认同古代文化,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资源来推进课程思政与古代诗词前行。因此,本文将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究古代诗词教学的策略。

基于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索 下载:263 浏览:2650

卢钱丽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11期

摘要:
古代诗词是我国语言的精华,也是我国文化的底蕴。诗词是种源远流长的韵文,阅读和鉴赏都可以让我们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学生内心得到丰富,并且可以让他们陶治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实现培育民族精神的目标,弘扬我国的精神和文化,以诗词鉴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底蕴进行熏陶。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421 浏览:5018

代诗 《历史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之一是弘扬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存在于历史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概念,需要初中历史教师从历史教学中汲取相应知识点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笔者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创新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研究 下载:256 浏览:2020

胡丽春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以提高古代诗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下载:24 浏览:675

马田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