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劳动力结构演变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7

周勇 解美娟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劳动力结构分为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劳动力质量结构和劳动力城乡结构四大类,分别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知,劳动力产业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不断优化,能显著引起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新生代劳动力所占份额与享受型消费份额存在正相关,即新生代劳动力的增加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从劳动力城乡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对消费结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17

邹勇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论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下载:66 浏览:407

何杨勇1 石伟平2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传承、改革和创新。现代学徒制与现代制造业有着一定的渊源,但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学徒制试点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学生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利益主体,要注重保障学生的利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发展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目标,多元主体的协调性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条件。现代学徒制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校热企冷"问题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资本的现代形态及其运行逻辑——大卫·哈维论现代性的经济维度 下载:63 浏览:393

黄素珍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众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大卫·哈维算得上是忠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理论家。他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在充分剖析马克思的劳动资本论、资本循环论、劳动的公共性与产品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积累和产品消费之间矛盾的前提下,将其所理解的资本理论运用到对当代资本的研究中来,其有创见的观点和主张在于他的"空间修复""时间加速"理论和"地理学准则"。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冲突性,哈维的理论究竟具有多大程度上的解释效力,尚待逐步检验。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无疑是各种资本理论中最具解释力和说服力的,论述和评述哈维的资本理论的目的并不在于同意和接受它,而在于如何重视他的思考维度和价值立场,因为当代形态的现代性是所有人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资本论》中的生命政治 下载:43 浏览:273

王庆丰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部分的结尾表达了一个生命政治的后果:资本家昂首前行,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从这一生命政治的结果去追溯《资本论》与生命政治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这种规训是通过惩戒肉体和调节生命两种方式实现的,从而造成了对现代社会中雇佣工人这一生命基质的剥夺。生命政治与劳动力概念密不可分。在生命政治的意义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通过纪律对工人的规训和管控;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把劳动力本身由"活劳动"变为"死劳动"。生命政治的两种权力技术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全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揭示出现代社会的生命政治。

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下载:78 浏览:479

孙亚南1 赵思敏1 方苏春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探讨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考察了吉林省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发现科技创新是当前吉林省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但目前,吉林省科技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更有效地实现二元转型,吉林省应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激活创新潜能、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江苏、四川、陕西、吉林、河北五省农户的调查数据 下载:99 浏览:506

葛轶凡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高等教育劳动力的性别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Solow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 下载:82 浏览:483

李倩 许海平 许能锐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劳动力内部的性别分化现象日益突出;然而,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分性别高等教育劳动力及其共同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女性的拉动作用更大;男性与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样本区间内整体上是互补的。建议在区域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不仅要大量引入高等教育劳动力,更要重视性别平衡,以最大化发挥互补效应。

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 下载:49 浏览:397

孙敬水 丁宁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最低工资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下载:62 浏览:498

李磊1,2 于明言3 冼国明1,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和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中国最低工资上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理论模型发现本国相对外国最低工资的上升,将导致本国与外国资本利润差减小,进而引起资本从本国流出。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最低工资越高的城市,位于其中的企业将越早并且越多地对外直接投资。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每增加1%,会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增加1.94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具有较低工资水平的企业更易受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并且最低工资的影响对研究开发型OFDI和垂直生产型OFDI的影响更大,对于资源寻求、水平生产和出口平台型OFDI的影响较小。最后,最低工资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变化。在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实施之后的几年,最低工资对企业OFDI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之后逐步降低。文章对我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制定企业"走出去"政策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下载:84 浏览:455

​成康康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及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开展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及实践能力,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通过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分析职业技能培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基于PVAR模型的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 下载:46 浏览:387

杜军1 鄢波2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我国海洋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海洋资本投入、海洋科技进步、海洋劳动力投入。分析我国2006—2016年沿海省份(除港澳台)海洋经济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Stata软件构建PVAR模型探讨该三大主要动力因素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经济资本存量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无明显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劳动力投入相互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加大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海洋经济教育,引入高素质人才是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探究 下载:59 浏览:391

赵领娣1 王亚薇2 脱颖1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作为主要发展预期目标之一,同时指出要着力促进就业。近些年来,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海洋劳动力就业、缓解全国整体就业压力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基于对2006-2016年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的测算,首次建立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对可能影响结构偏离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探究。结果表明:(1)主要海洋产业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潜力。(2)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人均收入与消费、对外贸易四大因素均有助于减小结构性偏差,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两因素则会加大结构性偏差。据此,提出一系列促进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协调发展、实现海洋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劳动力形态研究 下载:61 浏览:747

胡晔 项捷 董亮 《无线电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数字员工在通信企业的应用探索和实践。研究对象为通过人工智能(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机器学习(ML)技术开发的数字员工。分析这些数字员工如何在通信企业中自动化处理事务性工作,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探讨了如何对数字员工拟人化管理,以及数字员工在财务、客服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实践应用。结果显示,数字员工显著提升了通信企业的运营效率,改善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结论指出,随着数字员工的广泛应用,通信企业必须调整其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优化劳动力结构,从单一的“碳基”员工向“碳基+硅基”员工转变。这一研究为通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数字员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流动问题探究 下载:140 浏览:2192

英杰扎西 《中国城镇》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愈加频繁,但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有着其特殊性,区别于我国东部地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供需不平衡、长期净流出、收益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通过探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发展困境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如何优化配置资源,合理的调控劳动力的流动,才能有效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合理向好流动,优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稳步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劳动力形态研究--数字员工在通信企业的应用探索和实践 下载:84 浏览:943

胡晔 项捷 董亮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4年11期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数字员工在通信企业的应用探索和实践。研究对象为通过人工智能(AI)、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机器学习(ML)技术开发的数字员工。分析这些数字员工如何在通信企业中自动化处理事务性工作,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探讨了如何对数字员工拟人化管理,以及数字员工在财务、客服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实践应用。结果显示,数字员工显著提升了通信企业的运营效率,改善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结论指出,随着数字员工的广泛应用,通信企业必须调整其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优化劳动力结构,从单一的“碳基”员工向“碳基+硅基”员工转变。这一研究为通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数字员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 下载:164 浏览:1984

张慧 《人工智能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采用了广义随机森林模型估计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因果效应,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显著为正。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就业效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大,对西部地区就业效应不显著。本文基于结论,提出增加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增加劳动力需求等政策建议。

浅析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下载:215 浏览:1144

贾艳华 《农业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人力资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我国农业发展中物质资本投入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边际报酬递减的挑战,在对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效率、劳动力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促进人力资本投入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培育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策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