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干预不良喂养方式对2~6岁厌食症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 下载:13 浏览:157

李战 倪菊秀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干预不良喂养方式对2~6岁厌食症儿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科门诊确诊为厌食症伴不良喂养方式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55例和非干预组145例。干预组给予不良喂养方式的纠正,非干预组口服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身高和体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6.75%,高于非干预组的76.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降幅大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身高、体质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组体质量增幅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增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的喂养方式是引起小儿厌食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识别和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尤其是纠正过度喂养,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个重要措施。

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284

王杰三 陈志君 赖春华 杨冰岩 《诊断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母乳强化剂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51例和B组49例。A组在母乳喂养中给予母乳强化剂喂养,B组给予配方奶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情况、血钙与血红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身长增长速率0.64±0.06cm/w、头围增长速率0.96±0.06cm/w和体重增长速率9.47±1.32g/kg·d高于B组的0.55±0.04cm/w、0.84±0.03cm/w和8.89±1.22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钙水平7.72±0.84mg/d L和血红蛋白水平12.32±1.77g/L,Hb相近于B组的7.90±0.82mg/d L和12.29±1.48g/L,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B组为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加用母乳强化剂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不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首选喂养方式加以推广。

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下载:158 浏览:1506

郑江燕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对初产妇,分析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对其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分娩的6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行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与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产后1 d,两组泌乳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 d、产后3 d,观察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行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赋能教育,能有效改善产后泌乳情况,增强母乳喂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363

张德琼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探讨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激励式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养持续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下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每次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激励式早期护理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274

张德琼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激励式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养持续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下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每次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激励式早期护理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NICU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下载:11 浏览:465

魏丽1 朱凤1 黄晨2 林迦密1 王婷婷1 潘红英2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理念对NICU母乳喂养进行闭环管理,保障患儿喂养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小组,分析原母乳喂养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方案,开发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护理信息系统与医嘱信息系统共享,母乳喂养医嘱与配方奶医嘱科学结合。结果 2016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因母乳喂养信息核对环节错误发生意外事件1例,近似错误2例。2017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未发生母乳喂养相关的意外事件及近似错误。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需人工统计母乳收集量、抄写喂养单、录入喂养医嘱执行情况,每日工作时数为2 h,母乳喂养率统计每月工作时数为8 h。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系统自动生成以上数据,无需人工统计。结论应用母乳喂养信息化闭环管理能够确保母乳喂养安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的现状调查 下载:8 浏览:239

岳彩虹 王小艾 胡旖旎 白新航 焦净 杨新霞 齐亚倩 2019年11期

摘要:
调查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分娩的602例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获得途径及影响因素问卷,于产后42 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率为45.8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26.91%。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应用抗病毒药215例(65.95%)、产妇担心母婴传播226例(69.33%)、家人反对116例(35.58%)等。结论受较多因素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使产妇消除顾虑,提高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规范化鼻饲喂养在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49

王淑敏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规范化鼻饲喂养对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9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肠内营养,干预组实施规范化鼻饲喂养,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后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并发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胃肠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前、鼻饲7 d、鼻饲14 d在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鼻饲7 d、鼻饲14 d在胃肠道评分、APACHE-Ⅱ评分上均低于鼻饲前(P <0. 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规范化鼻饲喂养流程能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胃肠道功能。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361

王燕1 崔慧敏1 李胜玲1 孙彩霞2 李宁涛2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早产儿随机分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口腔运动干预组、对照组。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3 min口腔刺激、2 min非营养性吸吮和2 min口腔支持;口腔运动干预组接受12 min口腔刺激和3 min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接受常规发育支持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早产儿喂养表现、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1、2、3、4天的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胆红素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且不增加早产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1 浏览:414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4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格生长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 浏览:433

丁文雯1 向奕瑾1 马佳莉1 张莹2 2019年3期

摘要: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12个月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摘录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别与Fenton(2003)早产儿生长曲线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足月儿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探究VLBW早产儿校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3例VLBW早产儿,其中106例随访至校正月龄3个月及以上。与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VLBW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校正月龄6个月时,VLBW男婴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喂养月龄大、全经口喂养月龄大、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其体重发育不理想与住院时间长、开始经口母乳喂养月龄大相关(P<0.05)。校正月龄12个月时,VLBW女婴头围发育与母亲年龄和校正月龄6个月纯配方奶喂养有关,其体重发育不良与母亲年龄有关(P<0.05)。VLBW男婴头围发育不良与开始经口喂养及全经口喂养胎龄大有关,其身长发育不良与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有关(P<0.05)。结论尽早过渡到全经口喂养,住院及随访期间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对VLBW早产儿体格生长起积极作用,提示患儿NICU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喂养指导的重要性。

规范化鼻饲喂养在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05

王淑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鼻饲喂养对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9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肠内营养,干预组实施规范化鼻饲喂养,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后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并发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胃肠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前、鼻饲7 d、鼻饲14 d在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鼻饲7 d、鼻饲14 d在胃肠道评分、APACHE-Ⅱ评分上均低于鼻饲前(P <0. 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规范化鼻饲喂养流程能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胃肠道功能。

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下载:223 浏览:3287

黄振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析提高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妇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106例。遵从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基础、研究2组,前一组执行基础方式护理,后一组执行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生长发育情况(出院时)、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长分析,研究组护理后短于基础组(P<0.05);从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护理后好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执行在母婴服务中,可拓展产妇健康知识,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值得使用。

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11 浏览:2194

刘兴芝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新生儿患儿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30例)、观察(30例)两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联合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等喂养质量水平。对比两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时间等夜间睡眠质量水平。评定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 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吸吮开始时间、吸吮持续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水平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水平高于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不满意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对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可有效改善对患儿的喂养质量及夜间睡眠质量,同时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改编及评价 下载:23 浏览:519

杨漂羽1 施姝澎2 张玉侠3 顾莺4 曹云2 王来栓2 胡晓静4 陆春梅2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改编现有指南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方法以指南改编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临床实践现况,系统检索现有的母乳喂养相关指南及系统评价,采用AGREEⅡ评价指南,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证据内容的遴选和整合;对改编后形成的指南进行可用性调研和专家外部评审。结果共纳入10份指南、3份证据总结和4份系统评价,改编形成的《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共包含83条证据,内容涉及母乳喂养的倡导、母乳筛选、采集、存储、运送、接收、相关操作、质量管理8个方面,可应用性好,专家评审一致推荐使用。结论指南改编形成的高质量的证据资源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

产科护理人员在妊娠合并症中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效果探究 下载:137 浏览:1282

赵蓉蓉1 赵梅2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纳入94例妊娠合并症产妇,将其作为样本,双色球法分组,即对比组、调查组,均有47例样本,前者以普通护理为方案,后者以母乳喂养指导为方案,研究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落实,了解产妇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母乳喂养结果,评估产妇心态,调查满意度。结果:经四个方面评估产妇喂养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在调查组高于对比组,P<0.05。各组母乳喂养率统计后有差异,调查组高于对比组,分别为85.11%、61.70%,P<0.05。施护前经SAS、SDS了解各产妇心态,在调查组、对比组间无差异,P>0.05。施护后经SAS、SDS了解各产妇心态,在调查组低于对比组,P<0.05。满意率统计后有差异,调查组高于对比组,分别为91.49%、72.34%,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人员引导下能提高妊娠合并症患者对喂养知识的了解度,可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母乳喂养率,满意度高。

常规鼻饲喂养和重力喂养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下载:39 浏览:454

陈思翘 梁颖璇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分析对比新生儿护理中常规鼻饲喂养和重力喂养的具体应用。方法:采用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79例新生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行常规鼻饲喂养、重力喂养,对两组喂养指标、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喂养指标均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鼻饲喂养相较,新生儿护理中重力喂养效果更优,可改善临床喂养指标,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高。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喂养的影响 下载:152 浏览:1780

姬玲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及喂养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的66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疼痛情况及喂养情况。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PIPP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进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下载:182 浏览:1885

顾建伟1 孙莉1 蔡健娥1 沈李2 范巧玲1(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喂养不耐受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较为常见的问题,对其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本文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先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开始进行阐述,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持续鼻饲喂养、喂养体位、口腔护理、母乳强化剂的应用及抚触按摩护理等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提供理论。

常规鼻饲喂养和重力喂养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74 浏览:1877

刘晶晶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研究常规鼻饲喂养和重力喂养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选取 76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重力组,每组 38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法,重力组采用重力喂养法。结果 重力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重力喂养法可以有效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促进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